花錢收買了幾個太監、宮女,又仗著周氏的地位,消息倒很靈通,知道黃河決堤,災民無數,朝廷把郭家糧倉給搬空了,還把新到的南洋大米也運走了,一下子興奮的跟吃了春藥一樣,連忙讓人去南方收購糧食,第一個帶頭只收不售。
糧價漲幅一直很大,在京城,皇上眼皮底下也是如此,不少官員反映可也無濟于事,除非皇上把刀拿出了,一個個全拉到菜市口砍頭,不然他們絲毫不懼,屯積居奇,待價而沽,本就是這些奸商的拿手好戲。
因為他們,更多的百姓實在沒辦法變賣了土地,土地并購在明末變本加厲就是因為肚子餓的,比起餓死,那長不出糧食的地再舍不得也只能賣了,人餓起來,大腦一片空白,啥事都能干出來。
大腦一片空白有很多種情況,餓的發昏,是大腦神經細胞沒有能量了,除了命令你一定要吃,其他的能力已經沒力氣展現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喝酒喝的,神經細胞被酒精一泡,不死也蔫了,哪里還有其他能力,不僅人會醉死,細胞也是一樣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想想史書是怎么描述災情的,古人厲害,短短幾個字就讓人聯想到很多畫面,如:陜西大旱,饑民相食。
人吃人是多么殘忍的事情,于是就有人學會了掩耳盜鈴,自己的孩子舍不得下手,跟別人交換下,易子而食。
餓瘋了的人跟野獸也沒什么區別,就像因為郭一凡活人無數,這些人現在也善良的很,沒人能想到一朝一日,餓瘋了會如此禽獸不如,為了自己的命,孩子也下得了口,甚至很多還是文人,讀書人,只講道理的讀書人。
郭家糧鋪沒轍,一粒糧食都沒了,只能關門歇業,其實也不是沒糧,南洋的大米多的很,只是蒸汽輪船運力有限,還有留著防守用的,不可能全部都用來運輸糧食,留在南洋的八艘蒸汽輪船,也就一半把大米運到福建,再由福建的蒸汽輪船運到京城。
郭一凡早就明白靠海運可以長久,但前幾次還是太慢,早留了一手,反正都要回京,他去各地視察的目的就有一項是用儲物戒把物資偷偷運回。
現在郭大少的儲物戒里大米多得跟之前葡萄牙人的黃金一樣,數不勝數,也不是他不想拿出來,而是郭家的糧倉不夠,裝不下,何況放他那更新鮮,要用時再拿也不遲。
不過看到不少糧商抱著囤積糧食發國難財的目的,郭一凡也不急著給郭家糧鋪補充糧食了,就讓這些人去作,所謂不作死不會死,讓他們屯,等他們手頭上的銀子票子全變成糧食再說,到時再放出幾座糧山來,壓死他們。
郭一凡也沒理郭家糧鋪的掌柜向他抱怨,說他把糧價弄這么低,老百姓沒買到多少,更多的是被糧商買去了,南方一石大米現在15兩銀子,京城20兩,郭家賣16兩,別說賺錢,油錢都賺不回來,應該說煤錢更合適,畢竟蒸汽輪船燒的是煤。
可山人自有妙計,沉得住氣也是能力的一種,郭一凡被掌柜煩得溜走,直接住在了新明學苑,掌柜找不到少爺就找老爺,但郭京章也不管,他只顧自己舒坦,反而郭夫人看出了一點眉目,讓掌柜先別急,等兩天再說,駙馬從沒吃虧過,一定會有后招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