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氣東來,天邊泛起一抹魚肚白。
料理完中年書生的后事之后,代玄齡帶著時鈺御風而行,一日千里,往東境而去。
時鈺一手抱著一個青花陶罐,一手緊緊地抓住代玄齡的手臂,臉上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忍不住地東張西望,以觀錦繡河山。
“師傅,我們要去哪里?”
代玄齡道:“云海仙門。”
時鈺瞪大了眼睛,道:“是跟師傅一樣的仙人們修行的地方嗎?”
代玄齡笑道:“為師可算不得仙人,不過是一個砥礪前行,求問大道的修行者罷了。”
時鈺有些吃驚道:“師傅都這么厲害都算不得仙人?”
代玄齡道:“對于五境中的普通人來說,為師是為仙人倒也不為過。但是對于修行者來說,為師還差了一些火候。只有突破天地桎梏,證得道果,逍遙天地間,才稱得上仙人。”
時鈺趕緊問道:“那師傅,怎么才能突破天地桎梏,證得道果?”
代玄齡道:“這些對于現在的你來說太過飄渺了,為師還是先給你講講修行的事吧。所謂修行,其實就是挖掘身體的潛能,吸納天地靈氣運為己用,于當胸膻中穴處凝聚出氣海,然后借氣海之力打通桎梏身體的七個脈輪。”
“等你開始修行之后,就可以感知到它們的存在。這七個脈輪分別是梵穴輪、海底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同時七個脈輪相對應著修行的七個境界:梵穴境、海底境、真知境、法心境、御風境、通化境和諸陽首境。”
“等回到仙門之后,為師傳你一套引靈決,你就可以開始修行了。引靈決是每個修行者必不可少的修行法訣,用來增強對天地靈氣的感知以及吸納。它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體內氣海運轉速度和行氣的軌跡及體量。”
代玄齡頓了頓,看著時鈺道:“為師說得這些你可聽得懂?”
時鈺十分專注地聽著,趕忙回話道:“師傅說得仔細,我聽了便記在心里,眼下有一些粗淺認知了。”
“來日方長,你以后慢慢體會。”
代玄齡點點頭,道:“為師再給你講講一些基本的常識。修行一途,涵蓋來說,有三論。一是技,二是體,三是心。這技指的是武學、兵器一類傍身之物……”
代玄齡一邊給時鈺講關于修行的一些事宜,一邊御氣飛行。
時鈺也聽得認真,將他講的竭力記在心中。
不知過了多久,兩人不覺間已是到了東境。在一片綿延起伏的廣闊山脈之前停立于虛空之上。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代玄齡指著眼前的山脈道:“這就是云海仙門駐地。”
山脈之中,群山之上,有三座聳入云端的巍峨山峰,白云簇繞,飄散成錦。那一輪紅日好像是落在中峰的最高頂上,似含似捧,蔚為奇觀。
三座山峰相依相立,東西橫側各有俊美之處,峰巒在云霧之中露出尖角,好似一盤白玉凝脂。而自上往下而觀,便會發現三峰錯落有致,互相牽連,隱隱間有奇異的氣韻回蕩于三峰之間。
代玄齡伸手指點示意道:“那三座山峰那是仙門主峰,最左側的是凌霄峰,中間的是降雪峰,右側的是太阿峰。”
時鈺凝眸望去,隱隱可見三峰之上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庭閣小院星羅棋布,碧瓦朱甍點綴綠野。仙鶴瑞禽翱翔于峰巒之間,長唳不已。祥云紫氣流轉于道庭之中,煙霞高捧。
代玄齡帶著時鈺直接降于太阿峰上的一間小院之前,玉柱雕欄,花紅柳綠,青巖碎石鋪的一條小路接連畫閣朱樓。
代玄齡道:“今后你就住在這里,明日為日會讓你師兄他們前來,你先跟著他們修行。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為師有言在先,不管你是否能夠在這一條路上有所建樹,為師都會傾囊相授,能得幾分,權看你自己造化。但謹記,不得作奸犯科,不得與妖邪為伍,不得做有損仙門乃至五境安寧之事。若有違背,為師定然嚴懲不逮。”
時鈺鄭重地躬身頷首道:“謹聽師父教誨。”
代玄齡點點頭,道:“凝神屏息,為師傳你一篇引靈訣。此訣唯有仙門嫡傳一脈才可修習,未得允許,不得外傳。”
只見他雙指并攏,只見一點靈光閃爍,而后輕輕點在時鈺的眉心。時鈺只覺得腦海一陣脹痛,一股清爽氣息傳入腦海之中,化作名曰太昊至清的經文印刻在腦海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