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網民認為西伯利亞和中國有關,很大原因是歷史書上對元朝進行了地圖開疆,還有就是西伯利亞原住民確實是黃種人。不過這種態度有點精分,不涉及西伯利亞的時候,游牧民族都是王八蛋,涉及西伯利亞的時候,原住民和我們一樣都是一家人。
司馬季有段時間就搞不懂這種精分立場,直到他翻墻去了三哥網站,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這就是三哥對青藏高原的態度。高原文化是佛教文化,青藏高原距離印度復地比距離中國復地近,恒河流域就在高原腳底下,憑什么中國把高原占了?
中國距離西伯利亞更近,當地的蒙古人和中國一樣都是黃種人,為什么西伯利亞是俄羅斯的?
哪有這么多為什么,南坡進入高原確實更容易,誰讓你不去的?三哥你至少地圖開僵一下,像是編歷史教材的哥們一樣,把高原畫進來也說的過去。
“臣下只是有點擔心,不知道幾位小夫人,能不能習慣薊城的生活。”杜錫輕松的笑笑道,“說錯了殿下勿怪,這些草原女子,會不會不適應。”
“你想多了,本王有一個夫人是扶南人,同樣適應的不錯。”司馬季不以為意,如果連薊城都適應不了,那就沒有地方能適應了,薊城在后世某些網民口中,可是號稱胡都的。誰讓比起中原王朝,胡人總是更看重這里呢。
胡都不胡都不重要,就薊城這種地理位置,本身就是三種文明的交匯處,沒有點游牧和漁獵的影子才是怪事。司馬季就是在嘗試看看能不能在長城兩岸都建立穩定的影響力。
宋明這種純純的中原王朝似乎沒有在這點上下過大功夫,元清這種南下少數民族的王朝本身這種影響力是自帶的。漢朝是打過,但并沒有在草原扎根的意思。
真曾經嘗試過建立這種影響力的中原王朝,從政策和軍事上的蛛絲馬跡來看,唐朝曾經真的準備把草原和中原統一在自己的王朝之下。最后唐朝沒有成功,司馬季覺得之所以失敗,有部分原因就是長安的地理位置,長安洛陽的位置在純正的中原王朝,統領長城以南的疆土在合適不過,可一旦要持續對草原進行輸出,便有些力有不逮。
朱棣在位的明朝,其實正好有這個機會,以首都為基地有了這個基礎,可他病逝之后,明朝轉而進行收縮政策,直接把首都變成了唐朝之前的地位,妥妥一個邊塞重鎮。
歷史給了你機會,薊城的位置對長城以北和長城以南的人都是均等的,當你抓不住這個機會的時候,很可能就會遭到報應。
司馬季如果對自己的封國,自己的國都都沒有足夠的認識,他怎么配燕王這個封號。
司馬季甚至都準備琢磨,在靠近海邊的北平郡再建一座燕王府,還沒付之于實施,回到薊城的他就被鋪天蓋地的情報淹沒了。
淮南王司馬允和趙王司馬倫在京師火并,從頭到尾把細節全部看完之后,司馬季和別的藩王一樣,直到從此以后圣旨的威信將大打折扣,還有多少藩王會把圣旨當回事,會成為一個問題。
在這份情報七天之后,就是司馬倫加九錫的消息,這可不是小事,西漢末王莽自已做皇帝,便說,《周禮》有上公九命之說,周王給諸侯加九錫,把這個諸侯升到距天子只有一步之遙的上公地位;當今皇帝給臣子加九錫,也把這個臣子上升到離皇帝無比接近的位置。
隨后王莽就篡位了,曹操受了漢獻帝的九錫,曹丕就篡位建立魏朝;司馬昭受了魏國的九錫,司馬炎就篡位建立晉朝,現在誰不知道加九錫是篡位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