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邊坐鎮的新野王司馬歆,倒不是因為司馬歆很好欺負,而是荊襄曾經是他的兄長楚王坐鎮的地方,荊襄還是司馬煒和司馬乂的封國,兩兄弟在荊襄還是有些舊部的,荊襄是最為現實的選擇,司馬乂一旦得到荊襄的補充,不管是任何方面的考慮,都會得心應手。
“什么,齊王造反已經被長沙王誅殺,附逆者全部夷三族?”領兵的張方,已經準備進入司州境內,就等著雙方火并的消息傳來便揮師西進,傳來的消息似乎不太一樣。
狠狠地瞪了李含一眼,似乎在怪罪對方判斷錯誤,取勝的司馬乂是司馬穎的兄弟。河間王司馬颙發難的對象主要是齊王,現在齊王以死,借口就不存在了。
最關鍵的是,河間王對這對兄弟的離間沒怎么上心過,一直認為司馬乂就是一個被碾壓的過客。這就導致了司馬颙還不知道兩兄弟的感情怎么樣,一動手不知道是什么后果。
“給主公傳信,是司馬冏戰敗。”權衡之后張方惡狠狠的下令撤軍,他只是一個將領,無權代替司馬颙做出這么大的決定。
因為司馬乂的勝利,這場戰事重新涉及的站隊還需要相關人適應。可在遙遠的北方,緊挨著草原的幽并二州,深刻的詮釋了什么叫天高皇帝遠。
王浚到了并州之后,為了拉攏劉淵,直接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劉淵的兒子,兩人結為姻親,以劉淵控制的匈奴人為強援。燕王都能娶胡人首領的女兒為妻,司馬季能做他王浚就不能做么?
聯姻之后,王浚幫助劉淵取得了整個五部匈奴的權威,劉淵則表示盡心盡力的幫助王浚。自從東漢末年以來,以胡人為雇傭軍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
幽并之地更是習以為常,幽州就有這種人的后代,司馬季的封國就有一支烏桓人的聚集區,只不過這支烏桓人的人數已經不多,使勁刮地皮征不出來一萬人,這些烏桓人的祖先,屬于當時站在袁紹一邊對抗曹操的后裔,后來成了曹操手中的三郡烏桓騎兵。
從烏桓衰敗到現在都快過去百年,這些烏桓人的后裔不出意外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消失,司馬季也不把這些烏桓人當成外人,和一般的百姓已經沒有區別。
但匈奴人并非如此,五部匈奴加起來不惜血本的征兵,那是能拿出來十萬壯年投軍的。王浚和劉淵的聯姻,也和太原王氏的身份有關系,太原王氏和瑯琊王氏是一個祖先的兩個支系,現在都顯赫的高門,王浚的出身也讓劉淵高看一眼。
太原王氏的王渾做司徒的時候就對劉淵多有照顧,有這層關系,兩人的交流十分默契。
“大都督,為何要跟隨王浚和燕王對抗,燕王非同一般,我部有勇士當初和燕王南征,燕王的幾個夫人當中,可有鮮卑首領的小妹、女兒,鐵騎之猛不在我部之下。”
“不怕大都督責怪,小人已經接到了燕王的信。”出聲阻止的將領當著劉淵的面拆開,遞給了劉淵,上面就寫了短短幾句話,“勝者王侯敗者賊,大都督如果愿意賭上五部匈奴的性命,大可東進來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