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后你們會不會擁戴當地藩王裂土分疆脫離大晉?”張賓離開之后,司馬季拿著王澄、王敦請命出征的上疏喃喃自語,“你們出海本王不攔著,但最好別有對抗的意思。兼并中南半島之后,本土的力量可不是英國一個小島可以相比的。”
大英帝國那種本土一個島,人口不過兩千萬的存在,和現在的大晉可不能相提并論。要知道現在的大晉,已經比十九世紀的英國本土人口多了。本土潛力就不是一個級別。司馬季也就認為英國外交做的很棒,在衰落的時候布局很牛逼,其他也就一般般。
以后海外的封國要是有脫離大晉本土的意思,絕對不可能像是美國獨立戰爭那么隨便。隔了一個大洋,歐洲大陸有其他強國牽制英國,而在東亞中國可是一家獨大,南海的距離也不能和大西洋相提并論,再者中南半島還距離那些群島不遠。要是以后有藩王拎不清要列土封疆,那絕對是在找死,還會連累島上的晉人也被屠滅。
對待孤懸海外可能會割據的島嶼,司馬季都已經做出了如何處理的態度,他是故意讓晉軍上夷洲島,親自下令殺的夷洲島一個人不剩,希望這件事能讓出海的藩王清醒一下。
考慮再三,司馬季讓府中中書侍郎,將上疏要出海,為我大晉開疆辟土的士族子弟的奏疏全部挑出來,全部準許,至少現階段可以讓國內的士族力量更小,經過多年的努力,籠罩在帝國上空看不見的天花板,已經出現了窟窿。
比起各路南征的兵馬,京師的狀況一如往常,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的真理還是沒有改變。憂國憂民的人當然也是存在的,不過大部分百姓都認為很快就會有勝利的消息傳來。畢竟燕王說了,寧州南方都是一群土人,我大晉天兵所致還不手到擒來。
實際上司馬季覺得攻殺的目標來說,真臘應該是其中最為好對付的對手,畢竟從前真臘只不過是扶南的屬國,扶南尚且不是對手,一個屬國能掀起來多大的風浪。真臘北面是寧州、東面是交州、南面是占州和扶南國,本身就處在三面包圍當中,只要一起動手,真臘一個小小的部落國,斷然不能抵擋。
號角聲起,數十員戰將頂盔貫甲,大步而入,一時間甲胄鏗將。看起來,諸路兵馬士氣高漲,銳不可擋,可實際上他們有校尉、積弩、游擊、蠻王,夷帥,來路也是五花八門的大雜燴,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樣的軍隊一盤散沙,調度起來非常困難。
不過我大交州自有國情在此,不單單是寧州境內,交州境內的夷帥、蠻王也是不少的。
“天子圣旨攻滅真臘。”陶璜已經做了二十多年交州刺史,歷經吳晉兩國交替在交州境內都無人可比的威望,也只有他的才能召集這么多的各路兵馬,見眾人前來之后便道,“此番京師攻派出大軍百萬,遠勝于上次燕王的五十萬大軍,有數位藩王坐鎮,我們交州兵馬不過是其中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