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想要四方民族都臣服,就要做好有一天被干的準備。一個民族幾千年只揍別人不挨揍,這就相當于一個人從小到位只占便宜不吃虧,走到哪都是一片贊譽,這種人司馬季也想要做,還可以用燕王的王位來換。
“其實在本王眼中,這片看起來沒什么用的草原,比南洋還重要。”司馬季對著唐強感嘆一句便不再說話,閉目養神起來。
農業社會要承載人口,草原確實就是爛地一片。可工業社會,中國這種人口大國就需要海量的基本資源,基本資源就是煤鐵石油。長城以南這些資源也很多,但配備上中國的人口,簡直稀少的過分,后世中國的基本資源也只是能維持基本要求。
農業社會時期很厲害,但是工業社會被資源困住的國家,還有印度。后世印度就是人口海量,本土基本資源卻不夠的國家。工業時代的印度,其實遠不如古代印度的地位,古代印度文明輻射的地方,甚至比中國都大,在阿富汗的貴霜也可以算是被印度文化輻射的一部分。
要說司馬季對古代印度有什么槽點的話,那就是古代印度那股碰誰打不過誰的樣子,還真有大宋帝國的風范,還有過之無不及,做了好幾千年的大宋也是厲害。更厲害的是司馬季現在都認為天下無敵了,都不敢接觸古代印度,能什么都不做就讓自己退避三舍的存在,燕王環首四顧,整個世界就這么一個。
如果司馬季要是也學朱元璋定不征之國,肯定不會繞著國土一圈把擴張方向全部鎖死,但印度肯定在其中,就算給他無數次機會對印度用兵,他也不想和種姓制度有一點接觸。
北方確實太重要了,重要的不是地上能長什么,而是地下有什么。雖說南征已經被定為百年大計,南洋群島和澳洲當然也有很多資源,可在司馬季眼中那些地方很容易割據,想要避免割據又回到了本來的問題,一定要讓本土強大有實力遏制未來的割據,不能把這片草原當成爛地一塊。
別看大軍開進似乎多么氣勢恢宏,但實際上司馬季馬上就到地方了,出關的第二天周圍就有段氏鮮卑的騎兵過來引領,不到五天的時間,滿腔老子天下無敵的六萬精兵,就已經到了段氏鮮卑的城池之外,就是這么快,誰讓段氏鮮卑和燕國是鄰居呢。
段勿塵親自出城迎接司馬季的車駕,兩人在雙方下屬面前摟在一起,一副統治階級自己人的丑惡嘴臉,還騙取了普通屁民的的幾滴眼淚,并肩進入了段氏鮮卑的城池。
要是換做另外一個穿越者有現在司馬季的基礎,沒準會一廂情愿的以為解決胡人問題是靠著什么民族平等,比如讓段勿塵去京師住。認為遷徙了貴族,普遍百姓就好管理,沒有了這些族主的影響,多年之后,都是大晉子民。而這些首領,也會失去在部落內的影響力,最終沒落。
然后一視同仁,因此得到了邊族百姓的認同和依賴,就可以水到渠成的用這樣的政策得到草原百姓的信賴,那時候就可以水到渠成的收廣闊的草原入大晉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