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上學
從快樂的童年,到家門巨變,從乞討挨餓,在到有個家,謝小峰無疑是不幸的,但是又在這不幸的時候,遇到了干娘,又是幸運的。
終于有墻瓦給自己遮風擋雨,終于有衣服驅散身上的刺骨寒冷,終于有食物填補那體弱的身體。
謝小峰倍加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溫暖,他力所能及的幫助干娘干起了家務,比如說洗碗燒火,比如說擦桌子,比如說打掃庭院......只是是他干得了的,他都會主動幫忙,盡管干娘叫他不用做,這些自己來做就可以了。
下午,謝小峰只要有時間,就會跑到那乞討的橋頭看看,不知道能不能再次遇到那女孩,而那串冰糖葫蘆,一直被他小心翼翼的珍藏了起來。
原先在橋頭乞討的小乞丐已經好多天沒有出現了,也不會有人注意,也不會有人關心,對于行走橋頭的路人來說,不見了就不見了吧,也許是死了,這天下,每天都有乞丐餓死,他們又怎么會在意呢?
謝小峰第五次來到橋頭,大概等了一個時辰,可是并沒有看到自己想見的人,他只好回去,他怕自己出來太久了,干娘會擔心。
而就在他離去不久,一女子牽著八九歲的小女孩從橋邊走過,謝小峰要是在這里,一定認得。
小女孩手里拿著兩串糖葫蘆,這次跟母親出來買東西,正好看到自己想吃的糖葫蘆,就買了一串,但是想到一個小乞丐,女孩子就多拿了一串,這一串,她本來是打算送給小乞丐的。
可是到了橋頭,哪里已經沒有小乞丐的身影,小女孩四處張望尋找,依舊沒有,最終只好跟著母親回去了。
女子:“云兒,你平時買糖葫蘆都只買一根的,這次買了兩根,我看你剛剛的樣子,是準備把手里的這根送給那小乞丐嗎?”
女孩:“娘親猜的真對,可是我看了一圈,都沒有看到他。”
女孩有些失落,看著手中那一串糖葫蘆。
女子看著女兒安慰道:“傻孩子,也許人家在這里要不到吃的東西,已經換了地方呢。”
女孩:“哦。”
小女孩跟著母親回去了,可是還是回頭看了眼原來的地方,希望小乞丐的身影會再次出現,可是并沒有。
次日,女孩的母親受到京都的來信,女子就帶著女兒遠赴京都了。
原來是女子的丈夫,在京都從一個小小的閑差,得到了大人物的賞識,現在已經是戶部外郎了。
戶不外郎不是戶部侍郎,戶不外郎是從五品的官員,不是四品大員里面。
戶不外郎品級比知縣要大,可權利基本相等,更別提知府了,但是好歹人家是京官啊,在天子腳下當差,也算是飛黃騰達了。
女孩父親來信,說自己得到提拔,從戶部司主簿提升為戶部外郎,這次來信,一是告訴家里自己升官的喜訊,二則是在京都,自己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府邸,接妻女一同去京都。
當天,女人就開始收拾了起來,隔天就帶著女兒,在家丁的陪同下,一起前往了京都。
這一天,干娘帶著謝小峰來到一處私塾,多方打聽,這里的教書先生知識淵博,門下弟子無數,干娘就把孩子領來,讓先生看看,她準備讓孩子讀書,就算不能出人頭地,有知識在身總是好的。
可是女人那里知道,所謂的知識淵博,那也只是他們說的,她并不懂的真假。
而當地有一所開林學院,本是當地最好的書院,謝小峰的爺爺就曾經在開林學院當先生。
開林,開始啟發啟蒙的意思,林,則是希望學院走出的弟子,如樹木般茁壯成長,有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思。
只是可惜的是,隨著三年多前的事情發生,書院也跌落下來,沒有家長敢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開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