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有些尷尬的問道:“請問有素菜嗎?”
張小乙看著桌子上的腰花和里脊,笑了笑道:“那邊菜地里有黃瓜西紅柿之類的,你看著摘點自己做吧,我就不管你了。”
“不用不用,小僧自己來就好。”
小和尚去菜地摘了根黃瓜,張小乙給他盛了碗米飯。
三個人坐在一起,一個道士一個和尚,還有一個富二代,怎么看都覺得很違和。
李金榜端起酒杯道:“大師,不喝點?”
“不不不,佛家弟子禁止吃酒吃葷,施主自便就好。”小和尚雙手合十,在心中默念罪過。
張小乙瞪了李金榜一眼,示意他別搗亂。
李金榜笑了笑,用口型回了一句:我有分寸。
“小和尚,你是打哪來的?”
小和尚用力把黃瓜咽下去道:“回稟施主,小僧是天臺縣人士。”
“天臺縣,離的倒是不遠。”
“是,相隔不過三百多里路。”
“家里是做什么的?”
“家父生前是天臺縣的節度使,前年起父母都不在了,小僧便云游為僧,四處漂泊鉆研佛法。”
“哦,做官的呀。”李金榜點點頭,節度使是也是個地方官,有兵權,管理地方,維護治安,。
“我老丈人也是做官的。”
誰問你了?
張小乙看了一眼李金榜,你這是在顯擺嗎?
小和尚也有些不知所措,這話該怎么接?正常我說完我父母不在了,你不應該跟我說節哀嗎?
“你們家既然是做官的,怎么你卻當了和尚?”
“小僧從小便酷愛佛法,所以在父母仙去之后便出家為僧了。”
“嘖!”
李金榜道:“那你這以后還打算成家嗎?”
“一入佛門,便舍去一身凡塵。”
“那我就得說你兩句了,你這是不孝啊。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你當了和尚,以后傳宗接代可怎么辦?”
李金榜這話讓小和尚心中一凜,臉上露出一抹苦澀。
“施主此話有理,出家前娘舅也曾勸過小僧,怎奈小僧生來便與佛有緣,既已投身佛門,又怎能半途而廢呢?”
李金榜豎起大拇指:“牛,佩服你的志氣。”
為了當和尚媳婦兒都不打算娶,這是什么勁頭子。
李金榜把目光投向張小乙,張小乙一愣,好好的看我干嘛?
“看看,這才是正經修行中人!”
“就是,和我一樣正經。”
李金榜:我都不好意思點破你。
李金榜接著又問:“對了,你剛說你從出生便與佛有緣,怎么個有緣法?”
小和尚放下黃瓜講述道:“之前我娘親跟我講過,說我出生那天生下來不會哭,只會咯咯咯的笑。”
張小乙和李金榜紛紛想象,這得多滲人!
“之后國清寺的方丈來了抱著我說了四句隱語,說完我就不笑了。”
“說的什么?”
小和尚回憶道:“好像是‘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來歷我知道,你來我去兩拋開,省的大家胡倚靠’。”
李金榜聽完愣了一下,這算是什么意思?
相對于李金榜還在思索隱語的意思,張小乙的心里則頓時掀起驚濤駭浪。
本來一開始張小乙沒把這小和尚當回事,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和尚,不過這四句話一說出來,張小乙忽然想起一個人來。
天臺縣人士,家里做官的,從小和佛門有緣,不會那么巧吧?
忙問道:“道友,你叫什么名字?”
小和尚輕聲說道:“小僧俗家姓李,李修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