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不,
應該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也不對。
一朝聞名天下知。
對,這個是對的。
當張小乙踏進杭州城的那一刻,當張小乙出現在北三街的那一刻。
所有老百姓的目光都投向了張小乙,那感覺,就像一個英雄一樣。
期待,
盼望,
仰慕,
敬佩,
模范,
榜樣,
以及,
吉祥物。
眾所周知,杭州城里有兩位吉祥物。
道濟禪師那是天下聞名,現如今張小神仙也聞名天下了。
這就好比八九十年代,一個村里出現兩個大學生。
“張小神仙,帶著青麟道長回來了,張小神仙帶著青麟道長以及天賜小道長回來了!”
不知誰喊了一嗓子,那聲音,好似一聲炸雷,一時之間激起了千層浪。
歡呼,
掌聲,
吶喊。
一層層的音浪響徹整個杭州城的天空。
張小乙站在原地,寸步難行。
他已然被老百姓們所包圍,百姓們像簇擁著英雄一樣簇擁著張小乙。
張小乙一邊笑著回應,一邊說著自己的感謝詞。
在杭州的這七天里,張小乙是絲毫不知杭州城都發生了什么。
在李茂才周半城等幾位富商的渲染下,張小乙已然成為了天下第一大善人。
宿海鎮水災,張小神仙豪擲八萬兩,為宿海鎮百姓重建家園。
并且還親臨宿海鎮,親力親為為建設宿海鎮做出一份貢獻。
由于張小乙的名聲,以及如此舍己為人的事跡渲染,導致杭州城信奉佛教的百姓們有一多半改信張小乙。
信佛還是信的,但佛爺是精神信仰,而張小乙確是活著的神仙!
活佛濟公名震天下,張小神仙一鳴驚人。
當然,許多信仰不是那么忠誠的百姓,也轉信了道教,這是必然的。
在這幾天,真武觀內的香客爆發新高,七天下來,平均每天的香火收入都不下五千兩。
也不知是哪位奇人說的,說把錢送給佛門寺廟,他們把全錢為佛像重塑金身,建立房屋了。
而把錢捐贈給真武觀,張小神仙還是會把錢回饋給咱們百姓!
這一說法,讓以靈隱寺為首的,杭州城周圍大大小小的一些寺廟瞬間損失了不少錢。
具體損失多少外人不得而知,但誰半夜愁的睡不著誰知道。
百姓們將張小乙簇擁到門口,北三街的地寶,以及老學究五爺上前,先對張小乙的善舉表示肯定,然后又讓張小乙講兩句。
張小乙站在山門口的臺階上,看著群情激蕩的百姓們,心說自己講能講啥呢?
讓他們吃好喝好?
自家也沒擺流水席啊。
“呃……
各位鄉親,各位父老,我是張小乙……”
“張小神仙,張小神仙,張小神仙!”
此時此刻,不論男女老少,全都高喊張小神仙,用吶喊來表達他們對張小乙的敬仰之情。
以前還有大姑娘小媳婦兒想著和張小乙一親芳澤,但現在的張小乙,讓她們連一點褻瀆之心都生不出來。
因為張小乙,是信仰!
上個一個褻瀆信仰的那位老哥,已然把人皇之位都丟了。
聽著百姓們的歡呼和吶喊,青兒倒感觸不大,她雖然也比較激動,但卻沒有楊天賜那么熱血沸騰。
楊天賜激動的小臉通紅,身上的熱血在燃燒!
“各位鄉親父老,保家衛國,幫助他人都是貧道應該做的,同為大乾子民,同為華夏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都應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