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走進一中大門,匯入了赴考的人流之中,抬頭看著掛在一中雕像頂上的紅綢布,上面寫著“決勝高考”之類的標語,沈前亂麻麻的心才逐漸安定下來。
如果讓系統出馬的話,考文科應該是輕松至極。
但沈前不愿意這樣做。
那等同于完全否定了他過去三個月耗費在書本上的努力。
一本重點都沒難度,難的是文科狀元。
但沈前這一次,想憑借自己的本事試一試。
……
三天半的考試說慢很慢,說快也快。
“……上窮碧落,下赴黃泉,道之所在,即心之所向!”
當落下最后一個字,沈前又檢查了一遍前面的答題,這才微微吐出一口氣,合上了考卷,向監考官舉手示意。
“武道理論”是最后一科,題型和思路跟語文差不多,只是考察內容都是武道的基礎知識,記憶點比較多,而這種學科對于如今的沈前來說也是最簡單的。
和之前的科目差不多,監考官驚訝的看了一眼墻上的掛鐘,然后皺著眉頭走了過來。
離考試結束的時間還有接近一個小時,和之前的監考官沒什么差別,對方狠狠批評了沈前一頓,認為沈前不應該如此輕易的放棄高考。
再三確認沈前確實要交卷之后,監考官也只能收走了沈前的試卷,放沈前出了考場。
已經習慣了考場上其他人驚異和不以為然的目光,沈前走出教室,又自我總結了一遍。
語文沒什么大問題,就是字丑了點,可能作文會被多扣幾分。
數學沒得說,所有題都解開了,而且沈前還會用另外一種解法重新驗證一遍,可以說是最穩的一科。
英語也相對輕松,最多就是作文的卷面分扣上一分兩分,但沈前是敢保證自己沒有語法錯誤的。
日語更不用說,簡單的一批,就是聽力配音的那個小姐姐聲音不太好聽,稍微影響了效率。
然后“文科綜合”,選擇題和對錯題應該都沒有失誤,就是主觀大題不太好說,但沈前都寫滿了。
“理科綜合”滿分應該沒跑。
至于“藝術鑒賞”,一樣是帶有主觀性質的大題不好說。
總而言之,沈前對自己這次文科高考的表現還算是滿意。
當天晚上,卻是發生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讓沈前再度成為了“名人”。
事情的起因來自于沈前走出一中校門時接受的采訪。
當時沈前想著自己的事情,簡單應付了那電視臺的記者幾句,本以為只是電視臺對于高考學子的例行采訪,直到晚上本地電視臺播出新聞時,沈前才意識到了不對。
“靖城市第一個走出考場的高三學生。”
這是新聞的標題。
先是本地論壇的網友對此事進行了熱切討論,什么“道德的淪喪”“教育的扭曲”“十八年寒窗苦讀只換來了提前交卷的自暴自棄”云云,看得沈前哭笑不得。
然后沈前的手環就炸了。
先是班上的同學群開始瘋狂@沈前,然后黃韜、趙瀚海以及劉思敏等人相繼打了電話過來詢問情況。
黃韜和趙瀚海比較理性,他們其實并不在乎沈前文科考幾分,反正四大校已經隨便沈前挑了,所以更多是從安慰和關心的角度出發。
劉思敏就不一樣了。
“……不是,劉老師,我怎么就逗你玩了,我是真的想考狀元啊……喂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