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夏清言,也有兩子,不過長兄至七歲出門尋獵。竟不知為何走失了去,那些年,命了仔細尋去。回信連個音響都沒有了。名為夏卿,其弟便是現今夏家之主夏正,字文通。其妻是外鄉人,陸山公的外孫。因文通自去查世安民方才與之相識。命喚莫清姑。卻聞有個姐姐,于山外山出家。現有高成。大有不凡呢。
倒是夏正夫妻二人并無子,只得一女名喚婉秋的。乳名喚作香兒的。因其母多病于身。他二人也再無生養之心。
再說這夏家庭院你看。府中有兩院四十六房,七園九庭,有落鏡湖,自北朝南悠延而去。有十二正門,一百四十六扇小門。分為南北院。并非無東西院。只因其祖父與東院養天年之地。辭世之后便無人住了。西院是府中祠堂。分三院,一則為祖正堂,這堂中供著祖宗牌位。逢年過節,此為大也。二為天師堂。此處供有天、地、君、師位。有入學請師者,有違法亂紀者便于立此,三為天劍堂,這屋中常年香火不斷。只供有二,畫像一張。長劍一把。
夏家二家之長,居于南北院中。
南院多有花鳥啼叫,老泰山便喜居于此。北院多清靜。十值過萬,萬又生萬,多有不多也。
卻說這日晚秋之夜,正有天干物燥。燭火留心才是。夏家小女夏婉秋。今長有七八歲了。模樣出脫的細膩,也有好看之處。又多加可愛,乖巧于身。最討的老泰山的喜歡。單單說話,也好生厲害。當惹了父親好生不高興,他便說:“爹爹不可再氣了,只因常聽母親說,門外有一大貓,專捉那些好氣的,淘氣的呢。我問母親為何捉這些人,我母答曰,若是捉這般人去,可逗樂玩笑。真真叫它樂而不疲呢。”這話說來叫的人疼也不是愛也不已呢。
正說這夜婉秋正以當夜長夜難眠。偷隱擺身,叫丫鬟不知。這才欲來書閣,尋得好書可慰長夜。穿過別院,躲過夜丁。卻不知為何,偏來了這天劍堂。隨好奇,推門而入,好大一卷煙云襲面。香火撲鼻。連身左右取來燭火,借火而明。方才照見。這堂內所見之物。掛有前太后賜得玉蓮珠。設有至玉峰山伐來得金絲楠做得香案。左右各擺四幅長壽木做得手扶椅。上有張天師得道時畫得朱紅福祿。案上有問仙道祖師親手削的無名牌位。今以鐫了字,書著:《天賜太寶正仙位》。
與其有一把雪白明劍。通身寒光一現。婉秋隨自問道:“這堂中,擺名木,設貴器。單不知此劍是何由來!不過想來可放于此,自也不是凡品了。”
忽有一聲道:“本劍不才,曾以此劍破萬軍!”言罷白光一現。云霧翻騰。自畫中現出身形。卻見這人劍眉一對,單鳳眼一雙,如巧刻秀鼻。單有一張儒雅之臉。遠遠看去冷如寒冰。只單卻叫婉秋這丫頭看得呆了!隨道:“你這個神仙真好看,真真是個活神仙呢。嘻嘻!”
那仙聽了話會聲笑道:“倒是個伶牙俐齒小丫頭。何故深夜至此?卻做何來?”
婉秋只驚嘆這般好看得臉來,并無聽真。這仙見此便背過身去又問:“你這丫頭,何故深夜至此?”婉秋這才轉醒過來便回道:“嗯....我常聽祖父說咱們家有位神仙,我就是特地來看看你得呀!”仙家聽了這話身斜了斜隨道:“許是在說謊吧?”婉秋聽了隨聲笑答道:“事雖為假,其情為真。你常出來嘛......那我能不能也常來。我也多見神仙沾沾仙氣也好呀。嗯.....我倒是閑時頗多,又無人能一起尋樂。家教甚嚴不許我出門。嗯....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