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說古醫生和書記的寶貝女兒好上了,村里有幾個年青后生妒嫉他,故意找他的事,逼他離開這里。
總之,故事編得滿天飛,把古磊離走的原因編說得有神有色,動人心弦,讓這些老少村民們聽得入神。
赤足醫生逃走的重大新聞,在大隊的上下三村傳得沸沸揚揚,經久不息。
古磊走了不到一周,便有不少村里的后生爭先恐后地帶著媒人上蘭花家的門提親說媒。
這位大隊革委會主任說話也算數,他督促家人立即托媒人到蘭花的家里提親。于是蘭花的舅舅再次來到書記家里做媒提親。
老書記雖然靠邊站沒有了權利。但是,他對任何人來提親說媒的還是這樣一句話。婚姻問題,只有去問蘭花,只要蘭花同意,我們做父母的就同意了,他對這些上門提親說媒的人冷冷的不給一點面子。
當然,這些受人之托的媒人,厚著臉皮去問蘭花時,沒有一個媒人問到蘭花時有一句好的回答。
蘭花的舅舅受人之托,再次替這位主任出面來提親時,蘭花這才開口對舅舅說:“請舅舅轉告他,不要以為他是當主任的就擺什么臭架子,如果他是真情實意的來提親的話,就讓他親自上門來”。蘭花不冷不熱的回答,雖然讓當舅舅都有點尷尬,但是,舅舅明白了外孫女的意思。
蘭花這么一說,蘭花舅舅立即傳話給這位大隊主任。要他準備好明天親自上門求親。第二天這位主任老老實實,恭恭敬敬地提著一大包禮品隨蘭花舅舅親自上門求婚。蘭花舅舅帶著這位主任親自到蘭花家里求婚時,因為蘭花在父母面前點了頭,蘭花爸媽才同意了。
看到蘭花同意了,書記這才和蘭花舅舅坐下來正式商討有關聘禮和有關婚姻嫁娶的事情。
按照農村婚姻嫁娶的風俗禮數,首先要請人選定訂婚和結婚的日子。按程序商定農村結婚辦喜的有關事情,商量好了,婚姻大事就算定了下來。
當時農村,女方必須要向男方講聘禮,講多少錢一棹酒席。女方要會講,男方也要會應對,這是農村所謂的“講”親。但是,講來到講去,最后還是以女方同意為標準。這是農村辦喜事的一道風景。
雖然當時辦喜事提倡破四舊節約辦喜事。但是,還是要按當時的結婚嫁娶的規格。出嫁的新娘必須俱備的東西一件也不能少。比如三轉一響。當時的三轉是指手表,自行車,縫衣機,一響是指收音機。
這個年代男方家娶一個媳婦進門,必須要化的聘禮錢,酒席錢,父母養育錢等算起來,沒有一筆大的錢,是娶不進媳婦的。
大隊主任這個官,在農村也是一個響當當的干部,按上面規定,干部辦喜事必須辦革命化婚禮。不可以太過隆重,過份浪費,影響干部形象。
大隊主任家怕影響兒子的干部形象,希望婚禮辦簡單一些。但是,蘭花不同意,一定要熱熱鬧鬧,風風光光的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