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里,我把眼罩取了下來,果然一個沒頭沒尾的故事,完全看不懂。連誰是誰,他們的關系是什么,我都分不清。
這是我的世界,在意識里只有我和“爸爸”兩個人,而“爸爸”這個稱謂是最近這段時期他讓我這么叫的。記得以前他說我是處于“孕”和“育”的階段,那時候他照顧我的起居飲食多一點,要叫“媽媽”合適。
現在的我處于“學”和“習”的階段,他要做很多東西只是幫助我知道“我是誰”,那么要把他喚作“爸爸”,比如最近他給我準備了這個玩具房。
他告訴我,過了這個階段,我隨便叫他什么都可以,因為那時的我就要去幫助我的后代成長了,我們每一代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玩具房,玩具房里都有這樣一顆星球。
在我的世界里,沒有時間流逝,沒有所謂的白天黑夜。沒有上下左右,沒有男女性別,也沒有生老病死。
爸爸說到了某個特殊的時期,我就會有下一代,而他將會離開這里,去尋找他的路,或許是來時的路,或許是要去的路。
在我的世界里,我有身體,但沒有相應的機能;我有意識,但不需要載體。爸爸可以讓一個東西出現或者消失,而我還不可以。
他說是我觀察的不夠,積累不夠所以認知不夠,所以我需要這個“地球”。
因為我不能知道一個東西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自然不能讓它憑空出現。我不能知道一個東西消失后會留下什么,影響什么,所以我也不能讓東西消失。
所以,于我的世界,我是一個學生,我是一個觀察者。
所以,于我的世界,這是一個故事。
既然是一個故事,那應該從最開始去閱讀,但現在的我又被剛才那個故事所吸引,所以我猶豫了。
爸爸在這時給了我建議:“這顆星球上的事物之間會存在著微妙的聯系,既然你想了解他們的關系,那就從因出發,也會尋找到你要的果。”
雖然不太明白爸爸話里的意思,卻給我的選擇有了個方向。
“既然這樣,就從最開始來看吧。”我拿起了眼罩,選擇這顆星球誕生的時候。
……
這顆星球剛出現的時候只有兩樣東西,水和土,每樣只有一滴,很小。相互吸引著,圍著彼此旋轉,卻沒有融合在一起。
土比水的質量更密一點,轉著轉著就變成了中心。水比土更輕一點,轉著轉著就包裹住了土。然后它們越轉越大,漸漸的形成了這顆球。有的水和土更親近,在土球的表面成了江河湖海;有的水更輕盈分散,化為了氣,卻
(本章未完,請翻頁)
依然包裹著土球旋轉。所以“地球”這個名字也誕生了。
地球上面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慢慢有了生命的跡象。先是植物,基本覆蓋了所有的土地,而土地周圍有水的地方,植物生長的更繁盛。
之后有了動物,分了種族。它們和植物一樣的喜歡大地和水,但比起植物來它們不喜歡孤獨,所以成群結隊的生活。
再然后人出現了,他們比動物更聰明。不僅喜歡大地和水,也學會了利用大地和水。他們比起動物更加的不喜歡孤獨,也更加團結。
正因為這樣,他們變得懶惰,也因為懶惰,所以他們創造工具,使用工具,只為更輕松的生存著。
同時他們因喜愛贊美,所喜歡攀比。也因害怕對此,所以不愿付出。慢慢地階級出現了,敵對出現了。
情緒的正面推動著他們向前走,情緒的負面又拉扯著他們,困擾著他們。“孽”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
它從人類的負面情緒中吸取養分,慢慢長大,漸漸地變成了人類的伴生體。只不過人類由一個個單一個體組成的群體,孽就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此時的它還是一片混沌,沒有意識,沒有思想,但它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