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嬴政居然沒有治淳于越的罪,反而在私下里連夜召集了諸多大臣共同商討郡縣制的問題所在。
商討過程中,李斯站出來道:“以前中原從未統一,不能用以前的眼光看待現在。”
而后,
李斯繼續提出,由于現在的大秦是六國統一,在思想上分歧頗多。皇帝下令后,各家還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辦事,難以達成統一。
籍此,李斯提出“焚書”一事。
除秦國史官所作書籍之外,其它各家煽動人心的書籍言論一并焚毀;而醫、農、工等工具類書籍不在焚毀行列。
始皇嬴政聽著李斯的建議,思索良久,
“可!”
得到嬴政首肯之后的李斯,開始著手去辦這件事,這便是焚書事件的始末。
在林昊看來,
“焚書”一事再正常不過。
眾所周知,
秦朝是中央集權的治理模式,焚書控制思想無可厚非。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清朝“文字獄”,相比于后世的諸多君王,大秦“焚書”不足掛齒。
明朝《經下邳》有言“枉把六經灰火底,橋邊猶有未燒書。”
嬴政和李斯并沒完全燒毀這些書,即便是非議秦國的書都留了備份。
要說毀掉這些書的真正罪魁禍首,
正是此刻處于地牢深處的猛鬼項羽!
當年項羽領兵殺入咸陽,火燒咸陽宮、尚未完全建成的阿房宮,成千上萬本書籍,毀在項羽的手里。
書之焚,非大秦之罪!
罪在項籍!
隨著孔子的悉心講解,在場的諸多仙家以及熒幕前的觀眾們恍然大悟。
焚書坑儒的真相被孔子完全揭露在三界眾生的面前。
孔子的任務完成了。
林昊長嘆一口氣,向孔丘行禮,道:“感謝孔圣前輩,為后世眾生解惑,晚輩有禮了!”
語畢,林昊對孔子再行一禮。
孔子擺了擺手,示意林昊免禮。
孔子本身是儒家鼻祖,心懷蒼生,自然也不希望看到后世萬千百姓誤解始皇。
隨后,
孔子的身形逐漸模糊,徹底消弭于天地之間。
神龍見首不見尾!
孔圣也是如此啊!
此刻,
出言為難的方士在了解到事情真相后,依舊不服氣,揚言道:“嬴政為追尋虛無縹緲的長生之道,一介凡人妄求長生,不合常理!”
林昊沒理會這位方士,
對凡人而言,哪個不想長生?哪個想死?
何況,
于嬴政而言,
他還有許多未了的心愿,還有很多抱負沒來得及施展。
匈奴未滅,百姓未能安居樂業,嬴政又怎愿安心赴黃泉!
對于方士的問題,林昊沒有回答,也不想回答,更不屑于回答。
林昊的目光掠過方士,直視周圍的諸多仙家以及十殿閻羅,凜然道:
“敢問,始皇何罪之有?”
林昊的問題,仿佛是在替后世千萬凡間觀眾而問。
后世的觀眾也紛紛發表彈幕。
“敢問,始皇何罪之有?”
“敢問,始皇何罪之有!”
“敢問,始皇何罪之有?!!!”
“……”
此刻,華夏之民,萬眾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