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密布,明君威武!
...
凡間,
【對話古今】節目直播間:
“是明成祖朱棣!”
“五次出征草原,打得游牧民族叫苦不迭,這就是大明之威!”
“永樂年間神機營天下無雙!”
“又燃起來了!”
“看著眼前的一切,我感到無比自豪!”
“這就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帝王!”
“...”
畫卷里,
飛云山大戰,朱棣擊破五萬蒙古鐵騎,令蒙古本部韃靼向明朝稱臣納貢。
隨后,
明軍一直進入到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為碑。
碑文:“翰海為鐔,天山為鍔”!
在位期間,
明成祖朱棣共進行過五次御駕親征,打得蒙元騎兵叫苦不迭。
這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勢力進一削弱,解決了明朝前期的北方問題。
明朝順勢成為瓦剌和韃靼的宗主國。
自此,
明朝不再承認蒙元政權!
永樂年間,蒙古寇掠率降至冰點。
朱元璋眼神熱切地看向畫卷中的內容。
朱元璋沒有想到,身后的臭小子竟能做到這一步!
收復蒙元攻占下的失地,這是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夙愿。
只可惜,
當時政權初步確立,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完善。
大軍剛剛經歷過諸多戰爭,百姓們也飽受戰亂之苦,急需休養生息。
朱元璋雖有心收復失地,但卻不忍看百姓風餐露宿,無家可歸。
朱元璋一生未完成的夙愿,卻被朱棣給實現!
此時此刻,
朱元璋看向朱棣的眼神,不禁柔和幾分。
畫卷中的畫面再次轉換。
一疊疊古籍涌現,大批身著官府的大名官員不斷翻閱、爭論、執筆修繕。
偌大的廳堂之內,滿是典籍。
...
與此同時,
【對話古今】節目直播間:
“這是永樂大典的編撰過程!”
“那位身著烏沙紅衣、金莽帶的人,莫非是就是負責編撰《永樂大典》的姚廣孝?”
“《永樂大典》可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正是由明成祖下令編撰!”
“編撰者三千文臣,全書兩萬兩千八百七十七卷,當為國家之瑰寶!”
“只是可惜后世戰亂,導致大典損毀遺失,后世僅存八百余卷,唉!”
“...”
還未待觀眾們從編撰永樂大典的震撼中走出。
畫面再轉,
一艘艘浩浩湯湯的大明戰艦,自港口駛出。
鄭和站在船頭之上,看向波瀾壯闊的大海,揮手向大明告別。
還未從震撼中走出的后世觀眾,視覺再次被大明戰艦群沖擊。
“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
“在鄭和下西洋期間,這些國家都被我大明的絕世風華所震懾!”
“擱在當時,這樣的船隊震懾全球!”
“當時的大明艦隊,最遠之時可行駛到東非、紅海,簡直不可思議。”
“...”
崇禎看向畫卷中的一幅幅場景,雙拳緊握,心頭的熱血早已被點燃。
朱元璋看向朱棣的眼神徹底柔和下來。
朱棣迎上朱元璋的目光,有些不知所措地低下頭。
“做得不錯!”
朱棣聞言,昂首看向朱元璋。
此刻,
父子之間的芥蒂,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