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游艇上的人不多,她們同樣玩得開心。
林昊躺靠椅,沐浴溫暖陽光。
在他的手中,赫然捧著一本古籍。
《永樂大典》!
這本《永樂大典》是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期間召天下文人編撰修筑,可謂千古奇書之一。
華夏歷史上最出名的帝皇,往往靠造反起家。
而且,
也往往是這些皇帝的名聲最好,開辟出一代盛世。
負責編撰《永樂大典》的朱棣就是如此。
無論真實情況如何,
靖難之役確實是朱棣造反,搶了朱允炆的皇位。
李世民、趙匡胤二位,其實也差不多。
都是造反奪位!
尤其是李世民,其造反行徑幾乎近似楊廣,卻開辟出大唐盛世。
這種情況最好理解,
因為往往是造反奪位的帝皇,自身能力更高,且更害怕被后世之人口誅筆伐,故而要強迫自己成為圣君。
花木蘭看到林昊總是捧著古書閱讀,忍不住湊過去看看。
她挺好奇究竟是什么東西能令林昊如此重視。
“哦?”
“朱棣的《永樂大典》。”
花木蘭站到林昊身后,俯身將雙臂撐在他的肩膀處。
“那老小子靠造反當上了皇帝,雖說是一代明君,但婉兒跟我說過,實際朱棣在為期間,朝廷里真正的皇帝是他大兒子朱高熾。”
回憶上官婉兒當初的科普,花木蘭在林昊耳邊講道。
事實確實如此!
在永樂年間,朝廷三省六部的官員任用、軍隊調度,全都要過太子爺朱高熾的手,而后再由朱棣抉擇。
實際上,
朱棣的抉擇也只是象征意義的看一看罷了。
永樂年間的真正“皇帝”,幾乎可以說成是朱高熾。
而朱棣,
其豐功偉績自然不少,卻以軍功為主。
歷史上的皇帝,除了各個朝代的開國者,恐怕沒人會比朱棣的軍功更多。
林昊微微點頭,贊同花木蘭的話。
對于華夏歷史大事的分析,上官婉兒見解獨到且準確。
不偏不倚,
朱棣就是謀權篡位!
盡管出于被逼無奈,可在那個講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時代,篡位的罪孽無法被掩蓋。
從朱棣死后的亂象就足以看出了。
朱棣死后,洪武朱高熾即位。
朱高熾在位沒幾個月,也駕鶴西去。
大明隨即發生二王之亂!
二王之亂,就是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和三兒子朱高燧公然造反,引青州心腹大軍對抗朱瞻基的皇權統治。
試想,
倘若朱棣要傳位給朱高熾,又怎能眼睜睜看著二兒子、三兒子手握大軍兵權?
所以,
種種跡象表明,朱棣是很想傳位給朱高燧的。
奈何朱高熾更具帝王才華!
且華夏自古以來講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棣必須尊崇。
因為只有尊崇古道,朱棣方能解釋自己篡位正當。
這個道理,似師出有名!
明初著名文人方孝孺被朱棣誅十族,就是唯獨靖難之役理由正當,鞏固起兵“清君側”的旗號。
林昊長嘆一口氣,感慨道:“朱棣的罪孽深重,必定要下地獄。但其功勞也大,理應嘉獎。審判朱棣的事,恐怕要難辦了。”
聽見他在發愁,虞姬曼步走來。
“永樂朱棣剛好可以作為‘小白鼠’,為大人后續解決三國時期亡魂做預習。曹操、董卓、孫權、劉備,這些亡魂的審判難度,可比朱棣要大得多了。”虞姬柔聲說道。
確實如此!
正如虞姬所言,審判三國亡魂的難度更大。
現代不少人已經意識到曹操堪稱三國時期的最大英雄、偉人,功勞之多以穩定中原、恢復人口為主,但其罪孽也的確不少。
包括董卓亦是如此!
后世傳聞董卓穢亂宮闈、縱容西涼兵欺壓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