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忠的死,意味著大明京師精銳被掃蕩一空!
現如今的大明京師,剩下的就只是具空殼子,以及少數老弱兵。
面對如此情況,誰能不膽寒?
于謙長舒一口氣,強忍心中悲憤。
再怎么憤怒,再如何悲痛,都已無濟于事,死者無法復生。
皇太后孫若微握緊雙拳,盡力平復情緒后,再度冷聲開口:“瓦剌也先要送皇上回來,兵鋒已經到了居庸關。到底是戰還是守,請諸公自訣。”
孫若微說得很明確。
瓦剌首領也先送朱祁鎮回北平,就是無法破解的陽謀。
倘若朝中不讓也先送回朱祁鎮,就是不忠于皇帝,有謀反之心!
倘若朝廷不對瓦剌部落開關放行,也先就能以此為由,強行帶兵長驅直入!
無論如何,
對于手握朱祁鎮的也先而言,抵達京師之路,暢通無阻。
此外,
滿朝文武驚嘆,誰都沒想到瓦剌大軍竟已抵達居庸關!
居庸關啊,
這是北平西北地區,昌平之外的門戶!
瓦剌大軍的先頭部隊抵達居庸關,相當于敵人已經到了家門口。
草原部落兵臨城下,
只要對方愿意,不過是一兩天的事。
一天路程!
倘若瓦剌也先打算強攻北平,三日之后就能帶兵攻城!
撤?
南遷?
其實早就來不及了。
“現如今,我大明可調動的兵馬,還有多少?!”皇太后孫若微厲聲呼喝,詢問滿朝文武大臣。
屆時,
竟無人敢站出來回話。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孫若微的意思明確,有死守北平的心!
可這滿朝文武中,又有幾人愿赴死?
就在諸多朝臣面面相覷時,一位老態龍鐘的大臣惆悵嘆氣,步履蹣跚地向前幾步,緩慢跪下。
此人年邁,雙鬢斑白。
在永樂一朝,此人便是朝臣中的一把手。
楊士奇!
大明首輔有三楊,三楊以楊士奇為首。
從朱棣時期起,楊士奇統管內閣,兢兢業業輔佐洪熙皇帝朱高熾、宣德皇帝朱瞻基。
現在,
楊士奇依舊是朝中的頂流首腦。
向皇太后孫若微下跪,楊士奇舉起朝笏。
“回太后,有二十萬兵馬可用。以山東備倭軍為精銳,不懼斧鉞!”
楊士奇態度堅決,表達死戰守城之心。
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這一項是大明傳承的風骨。
可惜在仁宣之治后,竟出了一位‘大明戰神’,著實令人唏噓。
老態龍鐘的楊士奇剛開口,朝中不少文武大臣有了主心骨。
是啊!
很多老臣都是從朱棣時期活到現在,誰的身上沒流淌著一腔熱血?
孫若微故作鎮靜,轉頭看向于謙,問道:“瓦剌也先的主力部隊,什么時候到!”
還沒等孫若微問完,于謙朗聲回道:“兵部已經調集羅通、曹泰、韓青、郭登四將,死守白羊口、居庸關一線。如今,北平尚有十日防御之期。”
很明顯,
朝堂之上的主戰派不少!
當然,有主戰派,就一定有怯戰派。
幾位賊眉鼠眼的朝臣官職不高,卻在竊竊私語,商討該如何勸說皇太后孫若微帶領朝臣撤出北平,南下尋求平安。
林昊從高處看得清楚。
那個朝臣,就是徐有貞!
在朱祁鎮、朱祁鈺在為時期,乃至‘奪門之變’以及于謙的死,都和徐有貞有莫大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