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幾天,周潤澤家倒熱熱鬧鬧的過了個快樂年。
對面的賈府雖說也挺熱鬧,卻總是透著一股壓抑的氣氛。
想來,銀庫被盜再加上朝廷清算戶部虧空,還是讓賈府感受到了壓力。
但就算如此,賈府的排場依舊搞得蠻大的。
大年初五過后,周潤澤就開始收心讀書了。
恩科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
由于會試是較高一級的考試,同考官的人數比鄉試多一倍。
主考、同考以及提調等官,都由較高級的官員擔任。
主考官稱總裁,又稱座主或座師。
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稱會元。
會試之后,就是殿試了,舉行時間為三月十五。
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
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
錄取分三甲。
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
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
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每屆鄉試、會試的試卷由禮部選定的優秀文章,編印成書頒行天下,稱《鄉試闈墨》和《會試闈墨》。
書房中,周潤澤就拿著一本《會試闈墨》仔細研究。
其實八股文也挺有意思的,其特征之一就是因難見巧,怪題難,更可以顯出作者的巧思。
例如考官出了個○作為題目,這只是書中的一個圈點,有的考生“破題”說“圣賢立言之先,得天象也”。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人道本乎天道。
把沒有意義的一個圈說得有意義了,非常巧妙。
這也是八股的特征:“沒話找話”。
當然,寫八股文之難,難在寫八股文主題不能隨意發揮,必須按題目模擬古人語氣寫。
說事情的時候既要像對策,回答問題,又要說道理像寫論文。
引證資料要像寫賦那樣掌握淵博的典故,對仗平仄,又要像寫律詩那樣嚴格。
寫好八股文的重要條件,一是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即要把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
二是要經過由破題到完篇的長時期寫作練習,有復雜的寫作步驟,按步驟練習,等到會寫整篇的“八股文”后,再寫各種題目、經過成百篇的寫作練習。
在一定字數、一定結構,一定句法、句數、中間四組嚴格,對仗的、及其他種種限制之下,寫出模擬古人語氣的八股,而且又要有新意,在成千上萬篇現成八股文之外的新文章,這才有考中秀才、舉人、進士的希望。
八股文是一種極端形式化的文體,比較典型的兩個特征就是對仗的修辭手法和起承轉合的文章結構。
這兩個本來就是中國文學固有的特點,八股文只是把它們極端化了。
周潤澤自來到這個世界就一直在研究八股文,既然能考中舉人,也是有些心得了。
現在他對于參加會試的知識積累應該是夠了的,唯一欠缺的就是寫八股文還沒達到千錘百煉、得心應手的地步,是以他不敢掉以輕心。
書房中,堆滿了書籍,墨香滿室。
花了半個月時間,周潤澤將收集來的厚厚幾本《會試闈墨》精研了三遍,收獲良多。
如今,離會試開考的時間越來越近,周潤澤也有些緊張起來了。
他深吸幾口氣,從書桌上拿起厚厚一疊紙張,上面寫滿了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