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站的立場不同,心中的想法也就不同。
在三叔公看來韓徐為占理就應該無所畏懼地去為自己據理力爭,他相信趙王絕對對給他一個交代,畢竟無論是李兌還是韓徐為都是趙王心腹,趙王必須要一碗水端平,否則就是在給自己內部制造矛盾自取死路。
可是在韓徐為看來,李兌既然搶先自己一步在趙王面前立下大功,那自己就已經被李兌拉開了差距,自己這個時候去找李兌的麻煩,就是在逼著趙王站隊,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無論是韓徐為還是三叔公,兩人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各自的立場不同性格不同,所以做出的選擇也就不同。
三叔公對于韓徐為要拉著自己去面見趙王自然不會拒絕,因為這樣正好可以看看有沒有機會借力打力,為自己這邊爭取一個收尸的機會。
韓徐為這個家伙靠不住,那就是只能自己親自上陣了,畢竟三叔公這次過來沙丘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這里的尸體。
韓徐為見三叔公點頭同意,心中十分高興,對三叔公的表現也越發滿意了,這位能夠在成功營救自己之后還表現得如此謙恭,的確是一個靠得住的人才。
當即韓徐為也不耽擱了,直接就領著三叔公往王城趕過去,畢竟是前去拜見趙王,韓徐為可不敢給外人挑理的機會,自然一到沙丘就要趕緊先過來覲見。
這次有韓徐為這張熟臉在,自然一路上毫無阻攔,直接就入了王宮見到了趙王何,然后韓徐為撲通一聲便五體投地趴伏在地上,對著趙王這個才十幾歲的孩子就嚎啕大哭起來:“王,臣下罪該萬死,差點就耽擱了王的大事,請王責罰!”
三叔公幾十年的涵養功夫在這一刻都差點破功,幸虧他機靈地緊隨韓徐為之后跟著拜服了下去,這才讓周圍的人沒有看到他的真實表情。
趴伏在地的三叔公雙肩一聳一聳的,看起來好像是誠惶誠恐,其他人不知道的是,這家伙完全是憋不住低頭在那里偷笑,如果讓外人知道的話,肯定會讓趙王治他一個大不敬之罪。
不過這里應該沒有人能夠想到有人敢在王宮之中,在趙王面前敢如此肆無忌憚地偷笑,而且偷笑的對象還是趙王本人。
只聽年紀輕輕的趙王面對韓徐為這個將近三旬的人,卻仿如一位家中長者一樣溫言撫慰道:“韓將軍這是什么話,你的忠心本王自是知曉,這次不過是因為些許誤會才導致將軍領兵來遲,這點本王已經知曉了,而且將軍能夠顧全大局,沒有因為執掌兵權就生出驕奢之心,哪怕是自己受了委屈也是選擇了委曲求全,沒有在邯鄲城生出任何事端,光是這一點上本王就應該嘉獎于你才對,如何能夠對你做出懲罰?”
說實話,趙王和韓徐為兩人之間的對話并沒有任何毛病,可是三叔公卻是親眼見過兩人的容貌,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對一個三十來歲胡子拉碴的大漢做出這樣一番勉勵溫言,這樣場面實在是讓人覺得太滑稽了,最關鍵的是這個三十來歲的壯漢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得稀里嘩啦的,這種場面光是想一想就讓人忍不住想要捧腹,反正三叔公是無法忍住心中的笑意,只能拼命勾著腦袋不讓自己笑出聲來。
韓徐為聽到趙王如此通情達理的一番勸勉之言,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心中觸動太大了,以至于哭聲反而更加大了,真的是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同時還不斷地叩首叫著:“臣下死罪,臣下死罪,君待臣如國士,臣卻不能以國士報之,死罪,死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