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林海正坐在一個從未于任何公開資料中見過,身高十多米的機甲內,并快速翻看這操作手冊。
說起來,整個事情的發展林海到現在都有些懵。
在數分鐘之前,他還在操控著近防炮臺,不斷攻擊著靠近戰星的那些戰蟲。
可一群士兵突然闖入了操控室內,在其中一人取代了他的位置之后,其余幾名士兵則是直接將他帶到這里,隨后不由分說地就將其塞進了這個大家伙內。
而后的發展...
一道直接來自愛爾菲中將的命令,要求林海必須在半小時之內掌握機甲的操控方法!
好吧,迫于某人的淫威,雖然搞不太懂這是要干嘛,但林海的身體還是很老實地拿起了駕駛艙內的操作手冊,并用他那遠超常人的腦域開發率飛快翻了起來。
這臺機甲的正式名稱為泛用型戰術機動裝甲特別定制型,簡稱機甲,代號畢方。
畢方機體高度12.8米,推進力高達985000KG,在宇宙環境中最高可達到秒速3.8萬公里。
至于武裝的話,除了位于雙肩上的電磁速射炮外,其余所有武裝都不是固定武裝,而是可以根據任務需要,使用一切可配套的武器。
這樣的數據,可以說在艦載武裝中,絕對是劃時代的,無論是速度還是機動性能,比起星際戰機來不知道要強上多少。
當然了,如此復雜還是人型的機甲,操作上也要比其星際戰機更為復雜,甚至是復雜很多倍。
要不然,那些原本就是精英飛行員的機師,也不會訓練了這么久還只能勉強操控機甲。
實際上,愛爾菲從接收了這臺機甲之后,自己也在模擬器上學習并嘗試過。
而在實際嘗試了之后,愛爾菲便發現,這種機甲對于機師的要求極為苛刻,如果只是普通人,即便是學會了操控方法,但在實際使用中也絕對會是手忙腳亂。
因此,這特裝實驗大隊的第一批機師,都是從聯邦精英飛行員中,特別挑選那些腦域開發程度相對較高的人組成。
總之就是一句話,機甲不是普通人能夠駕馭的。
當然,如果未來出現了更為便利的操控系統則另當別論。
至于愛爾菲為什么突然選擇讓林海使用這架特別定制的畢方,其原因就在于林海對于近防炮的操控。
從中,愛爾菲可以看出,林海的腦域開發程度絕對遠遠高于常人的,否則不可能只用一個瞬間完成如此大量的運算,做到彈藥平均消耗僅僅4.7發的程度。
即便是她自己...
也無法做到這一程度。
簡直就是天生的王牌機甲駕駛員。
對此,愛爾菲愿意賭一把,不過這也要看林海半小時之后的成果,如果達不到標準,那么一切仍然只是空談。
但半小時后如果林海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那愛爾菲腦海中的那個作戰便可以實現了。
就在林海不斷翻閱著操作手冊時,空港內又是一大群戰機被不斷彈射而出,這是瓦爾基里號的第三第四截擊機大隊,此刻出擊是為了替換第一第二大隊,讓其返回戰星補充彈藥。
隨著越來越多的戰蟲突破戰機大隊的攔截網,瓦爾基里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了起來。
要不是有著特裝實驗大隊的機甲在四處救火,恐怕此時已經有戰蟲突破了瓦爾基里號的外層裝甲,從而沖入艦內了。
要知道,雖然這些如同炮灰一般的戰蟲并沒有遠程手段,但它們的那對利爪絕對是有著巨大威脅的,甚至就連高硬度的合金都能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