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布斯見到葉新晨已經猜出了他的想法,也是笑了笑,“是啊,小米電動汽車成品已經出來了,不過其中的智能座艙還是需要小葉子你來把關一下的。”
畢竟,如今在AI智能這個領域,葉新晨是世界第二,沒有人敢稱是世界第一的,所以雷布斯想要讓葉新晨來把把關,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如今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硬件架構與軟件算法等技術的進步及產業變革,使得汽車產品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成為當今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汽車正逐漸從簡單的交通工具轉變為智能終端。
小米智能電動汽車就是走的這一個方向,這一變化給人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習慣也會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
現在的小米智能電動汽車要想有市場,那么汽車座艙是很主要的,這也就是現在為什么成為了智能座艙的原因。
以前座艙作為消費者在購車和用車體驗的關鍵決策因素,現在這些形態、功能、交互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簡單來說,過去的汽車座艙是以機械按鈕為主、功能相對簡單、交互方式單一的小空間,如今的汽車座艙不再是冷冰冰的乘坐空間,它還能夠包羅諸如人臉識別、語音交互等眾多先進技術,愈發變得智能化,使人與車之間的互動更有溫度。
現在的智能座艙主要涵蓋座艙內飾和座艙電子領域的融合創新,是汽車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新型趨勢,它從消費者需求及應用場景角度出發構建了一套全新的人機交互體系,其目標在于提高座艙內的安全性,舒適性和可操作性。
對于智能座艙,目前沒有標準化的定義,業內主要有兩種不同的定義方法。
其中第一種將智能座艙定義為智能服務系統,從終端消費者需求及應用場景出發,智能座艙能主動洞察和理解用戶需求,又能滿足用戶需求。
在這一階段的智能座艙發展形態中,乘客不僅無需擔憂駕駛和出行,還能在智能座艙中獲得舒服的體驗。
另一種將智能座艙定義為智能移動空間。
在這種具有未來感的定義下,汽車將徹底告別僅僅作為出行工具的角色,目標是實現座艙與人、車、路的智能交互,相比現在的駕駛座艙,種形態的智能座艙將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業內將其看作是汽車和房間組合而成的一個全新的產品品類。
小米智能電動汽車就是想要努力的再往這個方向上面去趕,不過因為葉新晨的原因,在智能程度方面,雷布斯沒有特別的擔心。
但是,對于葉新晨來說,技術是技術,硬件是硬件,哪怕有厲害的技術,但是硬件跟不上那也只會造成不匹配,所以對于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的程序,葉新晨也不能做到行業領先,但是絕對不會落后于人就是。
葉新晨看著雷布斯,想了想,然后道,“小雷哥,那也是巧了,我們新晨科技也要舉辦年終晚會了,你到時候要不要也要來玩一玩啊?”
雷布斯看著葉新晨,愣了一下,然后哈哈一笑,“好,好,好,我一定去。”
葉新晨點點頭,雷布斯應該是懂他的意思了,因為葉新晨不想去小米集團看什么年終晚會,來他的公司再商量事情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