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晨發完了這句話之后,就一直等待著常思遠發過來消息。
當然也不是一直傻等,一邊吃了口菜一邊又看了一眼手機。
常思遠那邊在收到葉新晨消息的時候也是愣了一下,然后也是狂喜,畢竟,如果自己的女朋友也能夠找到一份工作,那不就是美滋滋了嗎?
而且,如果表哥給自己女朋友安排了很好的工作,那是不是代表著今天晚上,可以和自己女朋友解鎖新的姿勢了呢?
常思遠想著,也是看了看正在睡覺的女朋友一眼,他現在畢業了,是在外面租的房子,和女朋友一起住的,工作找了幾次都是上了之后氣不過就不去了,因為他覺得他自己受不了那個氣。
而他女朋友也是一樣的,都是因為受不了氣,所以現在都在租的房子里面,不知道想要干什么了,他們都已經對社會有點絕望了。
畢竟,他們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感覺社會和大學真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
實際上,不只是常思遠他們感覺這樣子難,只要是畢業生,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而且大部分人離開學校不管多少年,總會有機會就去學校看看,里面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但有一條,估計大部分人都比較認可:還是學校那時候好啊。
這可不是說現在混的不好才說學校好,而是學校這個小社會確實比社會要簡單的多,讓人舒服的多。
因為這兩者區別很大,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學校里,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你多看書,多做題,成績不會差到哪去。社會就不同了,雖然大方向上大概率依然成正比,但在短期的事件上,正比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
因為事情結果的決定因素會相對某科知識來說要多,職場或者社會上的事情更多的不是單一的,是關聯的;然后社會或者職場上在桌面上說的是事情,但是事情背后站著的是人,人是復雜的,所以結果的邏輯性就不會那么的簡單了。
大部分畢業生進入社會后,會發現有合作的那些人怎么那么不靠譜,公司怎么怎么讓自己不滿,所以一般新人的離職率都比較高,除卻大部分新入職場人沒有家庭壓力的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不適應,不適應原來單純的校園環境和復雜的社會環境之間的轉換。
哪怕葉新晨自己,他一開始也是一樣的,一點都不適應,只不過他的心態比較好,很快就能夠擺平,所以倒也是干的風生水起的。
但是常思遠可能是因為年齡更小了一點吧,就受不了這個氣了,所以到現在畢業一段時間了,工作找了好幾個了,還是現在這樣子。
不過常思遠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逆天的表哥,給他安排一個好工作。
常思遠:真的可以嗎,哥?
葉新晨看著常思遠發的消息,也是笑了笑,什么叫真的可以嗎,他和常思遠小時候也是玩的挺好的,自然也是會拉著他們一把的,對于那個女朋友,幫一下也是幫一下的事情。
對于他來說,真的就是舉手之勞,甚至可以說是九牛一毛上面的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