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看到很多學霸,學神,天才,無論是學習還是娛樂都比較輕松,他們根本就不像普通人那樣苦大仇深的投入學習,把自己熬得心力交瘁,但是依然能夠出好的成績,他們如果再努力一把,那就可以沖刺巔峰,取得到更好的成績。
相反資質普通甚至智力偏低的人,他們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進入到一流的序列,與門薩高智商俱樂部更是無緣。
因為人類大腦出廠設置,決定好的智商天花板,努力是無法突破智商上限的,就像386的電腦是無法跑出超級電腦的速度。
為什么一個人天賦非常重要,這個也不是夸大其詞。
比如文字能力好的人寫作主要靠的是天賦的語感,他們的文章并不是靠寫作文訓練出來的,有很多作家其實文化程度非常低,甚至于沒有讀過中文系,沒有正兒八經上過大學,但是他們能夠洋洋灑灑寫出很多的文字,看上去也充滿哲理和趣味性。
他們的文字能力就是來自于一種天賦的語感,也就存在一種心理學上的“內在聲音“,在寫文章的時候,這個聲音會在心中響起,于是文字便源源不斷的輸出。
善于寫小說的作家,他們內心會有一種情節場景放映的天賦,也就是一邊在寫東西,腦子當中就會有場景自動的演繹。
最后他們并不是在創作小說本身,而是融入小說被小說的情節帶動整個靈感。
所以很多作家都說并非自己在寫小說,而是上帝借他們的手創作的了小說。
擅長藝術的人也是如此,他們有一種感性的直覺本能,這種直覺本能來源于天賦,也就是他們對于顏色,物體比例,音調節奏,有一種近乎于自然的感應,能夠在細微之中達到常人難以達到的巔峰。
無論一個人怎么刻苦訓練彈奏,或者每天畫一萬個雞蛋,都無法獲得這種天賦。
理工科,尤其是數理化好的學霸,他們是真正的高智商人才。
他們理工科出色也是一種天賦。比如幾何好的人他們的空間感就非常的強大,比如微積分好的人,他們對于無限的理解就有一種非常深刻的見底。他們的思維能力具有一種持續的韌性,高速的,精確的準確的處理各種數據的變化。
過去都說學習好是方法掌握得當,其實方法不過是天生能力的一種結果。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會者反過來將他們學習好的結果歸納為方法好,那實際上這個方法只屬于他們,是他們量身定做的。
愛迪生曾經說過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
以往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只傳遞了這句話的上半層的意思,但實際上愛迪生認為真正能夠獲得成功的關鍵就是在于這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蕓蕓眾生,只有那百分之一則是天才。
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愿意承認學習要靠天賦呢?
因為大部分人不甘心平庸的本能,讓他們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所以他們死馬當作活馬醫,只能選擇努力,即便努力無用,但是依然要努力,萬一努力一下能夠激發萬分之一的可能性呢?
最后是通過努力讓勉強成為天才呢?
所以普通人已經無緣天才,他們不過是如果再不努力那是不是更加是庸才呢?
或許做萬分努力的嘗試,好歹能夠成為一個勉勉強強的人才呢?
雖然努力未必能夠保證一個人成為頂尖的天才,好歹通過努力能夠改善一點自己的命運,能夠在蕓蕓眾生之中稍微發出一點亮光,這叫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大多數人,不過是吃一口辛苦飯而已。
“哈哈,那倒也是。”老路看著老馬,也是笑了笑,“你也一樣啊。”
老馬的一身忽悠能力,那也是相當于與生俱來的,畢竟別人忽悠和他忽悠,那還真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老馬看著老路,也是翻了翻白眼,他知道老路的意思,“算了吧,看小葉子出來了。”
葉新晨從錄音室里面出來,看著老路,笑了笑,“老路,怎么樣,是不是還可以?畢竟我也不是王婆那樣的人。”
“哈哈哈,要是你不是老板,我肯定推薦你去一家音樂公司當一名歌手去了,這唱功不如當歌手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