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轉眼又是一周多過去。
自三月八號上映,《迷失三角洲》(恐怖游輪)憑借爆火的口碑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入場。
上映不到三天,票房就突破了一百萬觀影人次,上映不到一周,順利突破二百萬,到了第二周,恰好在上映的第十天,票房成績一舉突破三百萬觀影人次。
一時間。
‘黑馬’和‘天才’的頭銜再次被冠到李承佑頭上。
但票房成績突破了三百萬后,熱度也基本達到了頂峰,開始出現下滑。
到了第三周,票房勉勉強強突破了四百萬,隨后便出現了斷崖式的滑落,網上討論的熱度也漸漸降低,甚至出現了批評的聲音。
“被口碑騙進影院,邏輯卻一塌糊涂,為了循環而循環,bug一大堆,這就是一部導演極端自戀的自嗨片。”
“我現在還搞不懂,徐賢飾演的那個角色到底有什么用?借少時的名氣炒作?賣臉?”
“這部電影確實還行,但說神片就過了。只能說勉強合格吧。”
“無限的循環和輪回確實是亮點,但就電影本身而言,劇情太薄弱了,前幾十分鐘無聊到極點。”
“感覺這部電影根本就沒有戲劇沖突,女主角為什么會進入輪回,毫無緣由的開始,看得人一頭霧水。”
“怪不得這部電影制作成本還沒30億,我感覺就是這30億還是吹出來的,導演太會節省了,就那幾個鏡頭反復的用。不得不說,導演您真是省錢達人。”
“劇情簡單到要死,無限循環,到后面都有點無聊了,也就是最后的結局有點意思,從最后又回到了最初,循環閉合,算是勉強讓人驚喜了一把。”
“這是一部強行想讓觀眾接受導演邏輯的電影,乏味到極點。”
“看這部電影不是看劇情看內容,而是看一個導演是如何省錢的,導演您是真會省啊,幾個鏡頭愣是剪成了一部電影。從這一點來說,導演確實是個天才。”
“胡編亂造的懸疑片,浪費我一張電影票,就電影本身,一點意義都沒有。”
……
仿佛是一瞬間,電影的口碑急轉直下,網上突然就冒出了很多批評的聲音,頗有點趁著票房成績下滑痛打落水狗的意思。
但。
也就僅此而已了。
《迷失三角洲》的熱度已經下降,雖有不少喜愛的觀眾針對反駁,但并沒有再掀起新的熱度。
李承佑公寓。
翻看著網上的評論,李承佑看了兩頁,放下了鼠標。
一旁。
崔賢鎮道:“哥,看來想再炒起熱度不行了,喜歡這個類型電影的觀眾畢竟有限,就算我們再找人發帖,恐怕還會是這個樣子。”
李承佑揉揉眼角,放下手,微微點頭。
沒錯。
網上突然冒出的批評聲音自然是他的手筆,本想著試試看能不能引起爭論,再誘導觀眾入場,但就目前的情況看,效果不大,聊勝于無。
畢竟像這種懸疑類電影,口碑一向是兩個極端,喜歡的喜歡的要死,討厭的討厭的要死。
喜歡的不會因為討厭的改變自己的看法,討厭的也不會因為喜歡的轉變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