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龍椅極近的大殿的一角擺放著筆墨紙硯,荀彧靜立一旁,神色沒有任何的變化。
叔侄兩人不約而同交織在了一起,目光復雜,沒有人知道他們在想什么。
劉協因為貴為親王,立于劉辯身旁不遠。
看著依然稚嫩的哥哥,雖然兩人同父異母,卻也是流淌著相同的血液。
他看到了劉辯見到他的喜悅,他心中何嘗沒有一絲欣喜。
只是有的事情已經注定,劉協神色微微復雜,隨即不再多想。
關于下方百官的信息出現在了他的腦海。
大殿中,功臣、列侯、將軍及其他軍官在西列隊,向東而立;文官自丞相以下在東列隊,向西而立。
看著下方的百官,劉協真期待自己君臨天下之時,百官朝拜,又是什么樣的情形。
文官方面,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秩萬石,
三公領之下九卿,九卿秩中二千石。
太尉領太常、衛尉、光祿勛三卿。
司徒領太仆、鴻臚、廷尉三卿。
司空領宗正、少府、司農三卿。
東漢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為虛職,在三公之外另設大司馬,大司馬和大將軍均位在三公之上。
而軍隊方面,有大將軍、驃騎將軍秩萬石、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后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等秩中二千石。
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位次列于九卿,位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將軍,位次列于九卿,不常置。
因此,此時在大殿的武將不多。
“漢以孝治天下”,“孝”是漢代統治者所提倡的,在漢代的影響力也是深刻的。這個“孝”不僅要求孝其父,而且要求孝其母。
而正是因為孝,漢朝的后妃多通過兒子干預朝政。
此時的何太后就坐在了劉辯身后,殿上用簾子遮隔。顯然何太后也跟上了前輩的步伐,干預政事。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垂簾聽政,就是始于漢朝。
何進為軍方大佬,立于首位,而大司馬是遠在幽州的劉虞,此時不在宮中。
劉協又看到了另外有三個老者立于眾文官之前。
這是司徒楊彪等三公。
三公替換頻繁,都是醬油貨色,劉協并沒有太在意。
他在意的是下方兩個人。
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以及中軍校尉,原虎賁中郎將,剛被何進升為司隸校尉的袁紹。
這兩位可是大佬級別人物啊。
曹操(字孟德)身高七尺,細眼長須,皮膚黝黑,簡而言之就是相貌平平。
果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袁紹(字本初)身長貌偉,行步有威,看著似乎英雄蓋世,武勇超群,外貌相較于曹操就要強出不少。
但是就才能來說,曹操就強于袁紹許多了。
當世知名評論家許劭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歷史證明,這一評論非常準確。
而曹操對袁紹作為袁紹為數不多的好友,對袁紹的評價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而無疑,沒有人比曹操更了解袁紹了。
劉協正眼睛亂瞟,思緒亂飛之時,突然身后傳來了何太后的聲音。
“協兒,到母后這來吧!”
劉協渾身渾身一震,不知道這個惡毒的女人叫自己做什么?
雖然人人都知道,是何皇后害了劉協之母王美人,但是這毒蝎心腸的女人卻是劉協的長輩,若是劉協對她不敬,就是不孝。
因此劉協頓時戰戰兢兢道了一聲諾,沒有絲毫的不敬,向著何皇后所在的珠簾之后走去。
看到年幼的陳留王,許多人不禁升起了一絲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