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聽了好消息,弘道帝心情大好,大笑了數聲后忽然問道:“慕家那小丫頭呢?”
“回陛下,那小丫頭月前便回山給張鴉九祝壽去了。”
弘道帝想了想說道:“我記得內庫里還有一棵千年參王,你命人送去鑄劍山,就說皇后送的,輔國可明白朕意?”
李輔國揣摩弘道帝心思一輩子了,哪能不知老皇帝的心思,不由躬身道:“老奴懂,老奴定然找個機靈點的,給陛下辦得漂漂亮亮的。”
弘道帝點了點頭,望著李輔國說道:“齊王最近很能折騰,手都快伸到金吾衛了,叫祖不棄日夜兼程給我趕回來。還有,太子手下不是有一個勇士嗎,等祖不棄回來,你找人上奏舉薦那勇士近右金吾衛。哦,對了,通知柳才人,朕今晚在她那過夜。”
“老奴記下了。”李輔國躬身告退。
李輔國對老皇帝的心思了如指掌,這柳才人是李輔國按照慕品山的畫像,命人在民間尋來的女子。李輔國既然無法把慕品山弄進宮,就只好先找個替代品,哄老皇帝開心了。
弘道帝見李輔國離去后,卻并未直接去柳才人處,而是又把案上的折子拿了起來。只見弘道帝每一份折子都看的很細,直到將所有折子看完,并分成兩份,一分很薄最上邊的是濟南郡的折子,另一份折子卻很厚。
弘道帝面無表情,手指敲打著那份很厚的折子,心里不知在想什么……
弘道帝不到花甲年歲,還沒老到昏聵地步,手中的江山他還不想拱手讓人。弘道帝這些年殫精竭慮的想把國家治理好,可他胸無大才又剛愎自用,這大乾在他手中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弘道帝在位的這些年,大乾朝也是出了幾個能人,獻了許多良策,可那些人也好那些計策也罷,都被弘道帝掃地出門了。不是弘道帝眼瞎,也不是那些計策拙劣,而是不和弘道心思。
在弘道帝眼中,這些能人的計策都有一個共同毛病,那就是想要把大乾從泥潭中拉出來,必須要徐徐圖之,花上幾代人的時間才能根除頑疾。這可就不和弘道帝的心思了,弘道帝不想等,他想快刀斬亂麻,手起刀落鏟除世家軍閥一勞永逸。
想法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弘道帝一路磕磕絆絆,終究沒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弘道帝眼看著便要邁入花甲之年,可他還不想放棄,還想最后在搏一次。最近幾年弘道帝通過李輔國的手,在各大世家和軍中都安插了人手,就是想來個一錘定音。
任命南宮守為歸德將軍兼河南郡督尉一職,可不是弘道帝臨時起意,只是南宮守正巧撞在這個節點上,其實若無南宮守,弘道帝也會另外安排他人的。
弘道帝就是要看看你東都王家是個什么反應,若反那就直接派兵滅了你王家,來個殺雞儆猴。若是不反,你王家沒了軍權,那就是案板上的魚,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弘道帝走出神龍殿,望著染上一層白的皇宮,嘴角泛起一絲自信的微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