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街上,風一吹李太平的酒也醒了些,不由想起老道士算卦的事,便沒好氣的說道:“師傅您會算命咋不早說!早說咋倆也不至于淪落到這般田地。”
“太平道可不算命,師傅也不會,師傅只是從那郎君衣著打扮和行為上舉止推斷身份和此行目的。”
見徒兒不解,老道士挺了挺腰板,說道:“那郎君雖然模仿延安郡口音,但火候不夠,細品還是能聽出大興味,衣著雖不算華麗,腰上的物件卻不簡單——黃玉螭龍牙,這東西除了皇家和當朝權貴誰敢佩戴,加之郎君一直在打聽稅銀案,身份呼之欲出。”
“師傅別賣關子,徒兒聽的起勁呢。”李太平說著就要去揪老道的山羊胡。
“莫揪——莫揪,師傅這就說。稅銀案朝廷派了欽差查案,可那郎君年紀不過弱冠,絕不能是欽差。身份高貴又對稅銀案感興趣,必然是哪家公子想要借破案揚名積累聲望。可稅銀案又怎會簡單,都尉起碼六品武者,在加百名兵丁,竟然沒能護住稅銀,可想搶劫者絕非泛泛之輩。一個初出茅廬的公子哥,真要對上那些劫匪哪里撈的到好,說不得就丟了小命。可要是氣運使然,撿了便宜破了這大案,回去還不聲望頂天。”
李太平笑道:“那公子沒準只是閑著沒事好奇而已,便多問了幾句,師傅您老人家可真能信口胡謅。”
“搶劫稅銀,大乾朝建國六百多年這還是頭一遭!遇到這事躲都來不及,還好奇,不怕掉腦袋!一般人敢打聽這事?”老道士說道。
李太平不服氣的說道:“你老人家不就在打聽嗎?咋得您就不怕掉腦袋!”
老道看了看徒兒:“掉腦袋當然怕了!不過既然這事讓咱們師徒碰上,說不得也要出一膀之力才行,誰讓咱太平道的宗旨——行俠仗義劍出太平呢!”
聽到師父的話,李太平就像炸了毛的貓,呲牙道:“又要行俠仗義!師傅你這是往死里坑徒兒啊!哪次行俠仗義您老不是跑的老遠抱膀看著,出力的哪回都是我!上次差點就讓人給廢了,不干,這回說啥子也不干。”
老道士被徒弟搶白一通也不氣,苦口婆心道:“太平啊!人生天地間,立身立命,為師給你起名太平,喻意天下太平,你看你手里有鐵劍,劍不出劍心何在;劍不出如何立身立命;劍不出如何太平;”
“講道理誰都會說,拼命的可是我,六品的都尉讓劫匪打的鎩羽而歸,怎的——你徒弟的六品就與眾不同啦?就能干得過劫匪啦?你徒弟手里的鐵劍,難道是神兵利器?”李太平氣哼哼的說。
這一路李太平磨碎了嘴皮子,軟磨硬泡,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可惜性子執拗的李太平到底還是拗不過老道士。每次都是如此,任你李太平說出天花來,老道士就是油鹽不進,最后都是李太平敗下陣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