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
孫友良,小名孫狗剩,十幾年前孫狗剩的小女兒被懸瓠劍宗的大師傅收為徒弟,孫狗剩覺著再用這個名字,以后是要給閨女丟人的,就托人帶了生辰八字到懸瓠城請先生起了大名。孫友良的閨女自打進了懸瓠劍宗,孫家的日子過得便一天比一天好,現在已經成了帽兒村大戶人家,村里人都叫孫友良為孫大戶。
孫大戶家,寬門大院的,兩進的院子里圍著七八間土坯房,屋子里還都用木料裝點了一番。過了院子前堂,便來到后宅,只見后宅內幾個老婆子正圍著新娘子梳洗打扮。其中一個正忙著給新娘子臉上涂海棠粉,描眉畫眼的進行開面。后面細心的梳頭婆用手中牛角木梳給漂亮的新娘子梳頭,口中還要振振有詞“一梳梳到尾,二梳白發齊眉,三梳子孫滿堂……”
“打小我看婉兒丫頭就是個富貴命,不但能給家人帶來福氣,還是旺夫相,這前不久剛訂了親,劉二家的小子就考中了舉人!”
“能娶咱家婉兒,劉二家也不知積了幾輩子德!”
老婆仔們七嘴八舌的又是夸贊又是感嘆,直到外邊鑼鼓喧天,才想起找紅蓋頭……
村口一個青衣背劍匣的少年郎緩步而入,一邊走肚子還一邊咕咕直叫著。天已過午,少年郎中午的吃食還沒著落,這陣已經餓的發慌。忽然村里傳來敲鑼打鼓之聲,一支迎親的隊伍遠遠而來好不熱鬧……
入眼幾個漢子搖頭晃腦賣力的敲打著鑼鼓,白馬上馱著一身大紅的新郎官,四人抬的花轎緊跟再新郎官身后搖晃的厲害,一群小娃娃又蹦又跳的圍前圍后。只見迎親的隊伍出了村口,繞了一大圈又轉了回來……這一大圈繞下來可累壞了四個抬轎的漢子,抬花轎就要越顛簸越好直到夫家,象征著新娘子苦盡甘來以后幸福安康。
少年郎見迎親隊伍又轉了回來,臉上便掛了笑:“我李太平果然福緣深厚!”說著便跟上了迎親的隊伍……
離開東都的李太平決定南下,去江南看看。老道士這些年領他走遍了山山水水,就是沒去過江南。按老道的意思,江南富足黎民百姓日子過的不錯,就沒必要看了。其實李太平一直覺得,老道士不去江南,是怕花紅柳綠迷了徒兒的眼。
迎親隊伍敲敲打打可算來到劉二家門前,只見門前鋪了二尺寬的紅布,一直到新房。新郎用馬鞭挑開轎簾,扶著新娘子下了轎子。只見新郎接過早就準備好的短弓,開弓朝天、地和遠處射出三箭。乾人尚武,新郎雖一介書生卻也能勉強開得一石弓。這三箭代表著向天祈福,天長地久和未來美滿幸福……
新娘子聽到三聲弦響,知道接下來跨過火盆和馬鞍,就算進了家門了。嫁衣已后雖然不能再穿,婉兒也不想這身大紅嫁衣有半點損壞,便在新郎攙扶下,提起裙擺偷眼瞄著腳下小心翼翼的跨過火盆……
天近黃昏,劉二家的小院擠滿了人,都是來捧場的鄉里鄉親。劉二憨笑的坐在上首,就等著新人拜堂成親了。只見新郎官牽著新娘子,望著累了一輩子的二叔恭恭敬敬的說道:“二叔,今天是侄兒的大喜日子,拜堂前侄兒要做一件早就應該做的事……”
“爹!知恩給
(本章未完,請翻頁)
您磕頭了!”
新郎官說著便跪了下去,一連磕了三個頭,一聲“爹”打新郎官口中喊出時,劉二愣住了,這聲爹讓一輩子倔強硬氣的劉二淚水不爭氣的奪眶而出。劉二雙手顫抖的伸出要扶起大侄子,雙腿卻不聽話怎么也站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