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絨猴還未被發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際上,在亞馬遜熱帶雨林深處,絨猴和巨蟒并不算罕見。
里面還有銀背大猩猩、各種各樣的毒蛙、那才真是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的地方。
林飛現在雖說有很多技能傍身,但是要進入亞馬遜熱帶雨林,也存在死亡的風險。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要溫和一些。
森蚺已經算是最危險的動物。
這處蛇谷能拍攝到的素材非常不錯,林飛又在蛇谷外面布置一個攝像機,然后便朝著帳篷處趕去。
……
鎂國,《國家地理》雜志大樓。
主編羅伯特看著電腦里英譯版的《環球紀錄第五期——探索喜馬拉雅山脈》,滿臉都是驚嘆。
林飛拍攝的紀錄片在外網的熱度很高。
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歡看地理和野生動物,他們崇尚自由,崇尚自然,所以對林飛的紀錄片評價非常高。
而最出圈的,就是林飛剛剛拍出的第五部紀錄片,探索喜馬拉雅山脈。
幾乎所有上過地理課的人都知道喜馬拉雅山脈,但是由于喜馬拉雅山位于華夏和尼泊爾的交界處。
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喜馬拉雅山脈里到底有什么動物。
再加上本就可愛的小熊貓,有族群戰爭的長尾葉猴,宛如神獸一般的捻角山羊,讓這部紀錄片的內容精彩異常。
《國家地理》雜志主編羅布特看過第五部紀錄片后,驚嘆不已。
于是,他心里做了個決定。
那就是為林飛的第五部紀錄片,出一期喜馬拉雅山的特刊!
《國家地理》是世界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也是影響力最大的雜志。
每年發行12次,但是有特刊情況下不受這個限制。
雜志內容為高質量的關于社會、歷史、風土人情、風景、動物為的文章,受眾極光。
無數優秀的攝影師,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自己拍攝到的照片能出現在《國家地理》雜志上。
《國家地理》意味著權威性、科學性,開篇文章總是涉及到環境保護、森林砍伐、化學污染、全球變暖、瀕危物種等等。
非常的吸引人們對地理探索的好奇心。
就是這樣一本雜志,看了林飛的紀錄片后,主編羅伯特決定專門做一期關于喜馬拉雅山的特刊。
他要把林飛紀錄片里關于喜馬拉雅山的描述,盡數寫進文章里。
《國家地理》的封面歷來都是單個的人或者動物,羅伯特甚至打算把林飛的照片設置成封面。
正好,前一段時間剛剛有鎂國登山隊和華夏登山隊登頂的事跡。
雖然說當時網上吵得很厲害,但是兩波登山隊在珠穆朗瑪峰上相遇后,雙方都友好地打招呼,還一起合了影。
這件事也可以在特刊中寫一篇文章。
羅伯特開始搜登山隊在珠峰登頂的照片。
這一搜不要緊,他頓時一愣。
怎么登頂珠峰這些人里,有一個人這么像林飛?
他把照片放大,最后確認這個登頂的人就是林飛!
“我的天!”
羅伯特雙手抱住頭,神色震驚。
林飛的實力出乎他的預料。
旋即,羅伯特就開始建立特刊項目,他是主編,有建立特刊的權利。
同時,他以《國家地理》官方雜志的身份,讓下屬寫了一份華夏文郵件寄給了林飛。
林飛接到郵件的時候,正在蛇谷外面不遠處操縱著仿生蛇拍攝森蚺活動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