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晚飯回到宿舍,康碩一直在回憶和思考,思考2021這個時間節點,科技的發展情況。
“與10年后相比,2021年并沒有落后多少啊?”不知幾時,康碩內心開始嘀咕。
5G的網速已經夠快,哪怕十年后,星鏈技術也沒完全成型,網絡延遲高的那簡直是讓人崩潰,衛星通信也只有在茫茫大海或者深山老林才有一些覆蓋全的優勢。
至于什么折疊屏、屏下攝像頭之類的東西,2021年也全都有了,10年后無非是更先進了一些,能夠環曲了,勉強環在手臂上,還容易壞,也不是主流,本質上來說,沒什么進步。
芯片制造工藝,也是在5nm就陷入了瓶頸,3nm的芯片炒作了好多年,直到2031也沒有實現量產和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滬都微電子跳票十幾年的28nm級別的光刻機終于在2022年成功量產并上市,這款光刻機通過套刻等一系列手段完全可以制造7nm的芯片,填補了一大塊兒的空白。
不過沒用,光刻機剛成功量產,高端芯片制造的另一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高純度的單晶硅片,立即就被限制進口了——光刻機的成功研制對國產芯片的生產制造并沒有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因為缺芯,在2022年,華維果斷的暫停了高端Mate系列的發布,這一停就沒了時間,沒了年月,甚至直到十年后也都沒有恢復。
2022華維重啟D系列,和P系列一起,使用高通芯片和4G射頻臥薪嘗膽,直到2025年才等來了用在手機上的國產5G射頻芯片,算是續了一口氣。
至于互聯網,這十年也就還是那樣——都已經那樣眼花繚亂了,再撲騰能撲騰到哪兒去?
從網絡購物撲騰到社區團購,無非是從買衣服買電器撲騰到買菜買面而已,幾大巨頭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樣了,于科技真正的發展更是沒什么大的意義。
倒是出現了一家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做線上旅游的,利用蓬勃發展的VR技術,把世界所有知名景區放到了線上供客戶游覽,每一個上線的人還都能看到甚至觸碰到其他的游客——宣稱是“身臨其境,猶如親至”。
受限于技術水平,做的其實并沒有那么好,也根本沒有達到它所宣傳的那個效果——也就做出了一個概念雛形而已。
但它火了,一個是肯定因為成本低,生活壓力大,旅游多費錢啊,失點真也就失點真吧,畢竟便宜不是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早年的疫情防控政策以及國際形勢,給了它一個巨大的助推,算是應運而生。
……
“這么看,科技發展還真是到了一個瓶頸。”
康碩想想2021,再想想2031,就算再往后看十年,如果不出意外,科技依然也還會是這幅德行!
基礎科學沒有新理論,材料基礎沒有大進展,能源科技也沒有看到任何推進的希望,光靠互聯網撲騰,再撲騰又能撲騰到哪兒去呢?
……
結合當前的科技形勢,康碩仔細的斟酌了一番,發現對于現在的他來說,5G射頻芯片確實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的切入點。
手機射頻芯片的作用很關鍵,也很核心,信息收發、合成以及功率放大等都是它所干的活。
可以說,射頻芯片就是手機與信號塔基站之間不可或缺的的一個橋梁。離開了它,手機就是一塊磚頭,什么都干不了。
更關鍵的一點是,5G射頻芯片只要能做出來,那是完全不需要為市場發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