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仿真的時候就要把全部的問題百分之百找出來?”許久之后,楊曉才勉強從驚訝中回過神兒來,帶著不確定的語氣弱弱的問道。
這要求實在是太高了,高到離譜。
功能仿真也就罷了,功能仿真是在忽視電路的各種自身影響和延遲的情況下,驗證電路行為與設想是否一致。
這完全是在理想環境下進行的,但現實的制造環境可不是理想環境,映射到特定的制程工藝環境后,必須考慮電路的路徑延遲和門延遲對電路行為的影響。
這也是時序仿真對比功能仿真最大的不同,也是最為困難的部分。
時序仿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做到對生產行為的預計,但預計也就只是預計罷了,誰也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證仿真成功了,流片就一定能成功,要不然也就不會存在流片失敗的事情了。
現實的情況就是如此,真正流片試制的結果往往與設計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偏差——特定的生產環境根本就不是一個仿真工具所能完全模擬的。
偏差的大了,或者壓根沒有實現預期的完整功能,那就是失敗。失敗了就必須優化設計方案再次仿真再次流片,一次一次的失敗,一次一次的修改,再一次一次的流片。
這樣高昂的費用別說一般企業,就算是高通也不愿意承受——所以即便制造出來的芯片有一些些偏差,但大差不差也就那樣了,流片一次好幾個億,能湊合那就得湊合。
火龍不就是這么來的嗎?總不至于說高通設計的時候就知道這東西肯定有問題,然后還不去優化修改——根本原因還是仿真沒有找出問題,等到流片出來又不愿意花大量的資金去再次流片了。
如果仿真工具真的能夠做到如此程度,仿真的時候就能完全看到樣片的效果,那這些問題完全可以在流片之前解決!
比起流片的費用,仿真那可是便宜的太多了太多了,就算是改個十回八回的,費用也抵不過一次流片的十分之一。
楊曉被這種想法徹底的打敗了,震驚中夾雜著亟求確認的眼神向康碩問出的這個問題:“仿真的時候就能把所有的問題全部發現?”
這是所有EDA軟件開發商共同的終極目標——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終極目標。
百分之百的仿真,全世界都沒有誰做得到,哪怕是占據市場七成以上份額的第一梯隊三巨頭捆一起也不行!
“楊總,你不用這么震驚。”康碩倒是沒有那么驚訝:
“我們確實對合作伙伴做出了承諾,對EDA工具的要求確實是高。不說百分之百仿真生產工藝環境,但至少的標準也是要達到98%以上才算合格的。
“也就是說,100次仿真成功的結果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失敗最多不超過兩次,這是一個硬性的指標。
“而成功的標準也很嚴格,要求功能必須完全實現,性能差距不能低于設計的90%。就拿驍龍888來說,發熱發成那個樣子,那就不能算成功,算失敗。
“當然,這不僅僅是改進仿真工具就能完成的,產線對自己的能力和良率控制也很關鍵,否則仿真做的再好,生產拉垮了,一致性不能保持,未來的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做不到。”腦子里把康碩說的話又默默的過了兩遍,楊曉最終搖了搖頭:“不光我們,現在世界上也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