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細胞在生物體內存活,對生物體本身的影響怎么樣?”康碩詢問道。
“少量的肯定沒有問題,體內的單核吞噬細胞就能夠維持相對的生物環境平衡,”
趙為民回道:“在白鼠和兔子的體內,血液中外源細胞量級在10的7次方每升的時候,都是沒有過度的異常反應的,閾值實驗沒有去做。”
千萬級每升,康碩點了點頭,心里稍微有了點數。
外源細胞進入生物體內,還活著,這對生物體內液體環境肯定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但生物體自我調節與凈化的能力也是有的,只要能夠維持平衡,那就是沒有問題的。
但長遠來看這事兒還是不好說,幾個月沒有問題不代表一直都不會有問題,如果是癌癥治療倒也好說,周期性的清掉恢復重來就可以了。
但是,康碩的心思顯然放的更遠,如果是做為細胞芯片存在,輔助人進行記憶運算和決策,那就要長久的存在于人體之內,這個問題是必須要驗證的。
但是,想要百分之百的知道這樣的外源細胞群在人體內長期存在究竟會不會有副作用,這確實很困難。
哪怕真的要做臨床試驗,那也得幾個月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觀察,然后才能得出評估和結論,但顯然,康碩是不愿意等這個時間的。
“如果不用活細胞,而是用仿造細胞,我們只要細胞的外殼和能力,但是去掉遺傳物質和各種酶,這樣的東西容易做到嗎?”康碩開口問道。
趙為民搖了搖頭:“這就不是生物的范疇了,我也不太清楚,仿生細胞也是有這個方向的,通過3D打印技術,利用各種材料,可以一次性的打印出數萬甚至幾十萬個納米機器人,甚至國外有實驗室已經宣稱可以做到‘有意識’地運動。”
“不不不,利用其他材料,甚至金屬材料制作納米機器人,那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康碩搖了搖頭:“任何非生物的東西進入人體,無論怎么偽裝,最后的分解都是大問題,尤其是在大量使用的時候。
“我的意思是說,就是正常的生物細胞,去掉我們用不到的其他的一切東西,只保留我們所需要的,細胞膜和運動功能的凸起和鞭毛之類的細胞膜器官。
“比如偽足的運動,這原本是單細胞的本身能力,但這種能力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礎之上的,而這種生命活動本身就會對宿主生物體造成影響,尤其是量非常大的時候。
“我們是否可以這樣,不利用細胞的本身能力,而是利用其他的能力來模仿這個過程,還用它的軀殼,但里在的控制已經是由我們的程序來做了。”
“這……”
趙為民還真沒考慮過這種思路,要么是活細胞,要么是仿生的仿細胞,康碩這說的,它既是生物細胞,但是又只剩一個殼子,再去模仿細胞的本能行為。
“這種狀態就像是一種休眠狀態,它還是一個細胞,只是它的生命行為沒有了,但它又沒有真正死亡,它的本能行為被我們的外部程序接管了,僅僅只是從行為看,它是活蹦亂跳的,但實際,它已經沒有了靈魂。”
看趙為民皺眉,康碩如此解釋道:“這樣我們及解決了分解排出的問題,又解決了生物異源問題,制作出納米細胞,待在人體內一輩子都不會有影響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