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跟在林蘊芝身后,來到小院后方的一間木質閣樓之中,剛剛接近此地,鄧陽就聞到了一股極為特殊的香氣。
“不愧是傳承悠久的大門派...”
推開閣樓的木門,走進去一看,鄧陽神色瞬間為之一怔,整個閣樓中,充斥著某種驅蟲的特殊香味,幾個書架擺放得整整齊齊,一看就是有人經常打理,甚至在閣樓四面墻壁上,畫著不少辟火、防盜、警示的符箓。
望著這滿屋子的古籍、篆書,鄧陽心中直呼太值了。
下意識的望了望身旁的林蘊芝,鄧陽心中更是打定主意,說什么也要把她拿下,不為別的,就為了這一屋子藏書,林道人的家財,他也要定了。
鄧陽心中很清楚,茅山傳承中,這屋子藏書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這些珍貴的古籍、孤本,都是茅山先輩無數年積攢下的智慧和底蘊。
相對于這些智慧,那些外財反倒就顯得沒那么重要了。
沒有真正踏入修行,也許不是很理解這些藏書的重要性,但踏入修道之途的鄧陽,可是太明白這些古籍的重要性了。
不說開拓眼界,觸類旁通,其實積累智慧就是一種修行的過程,鄧陽能夠在短短不到四個月,就修成現在這一身本事,其實大多都得歸功于他前三年堅持不懈的積累。
人們通常喜歡把聰明、智慧混為一談,甚至混淆它們之間的概念,但在鄧陽看來,這二者雖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概念。
區別就在于先后天之分,聰明乃是先天的,而智慧,通常乃是指后天積累,而修道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后天積累智慧,以此達到量變的過程。
修道者,其實就是研究天地宇宙的觀測者,現代的科學家,以外物為助力,觀察天地、宇宙、星辰,甚至是自然元素運轉的周期,以此了解世界。
而修道者,其實也是科學家,但他們卻不需要借助外力,而是以自身為支點,撬動天地之力,以自身積攢智慧,達到量變,以神魂觀察天地宇宙的運行,模擬天地生成的過程,借此以求與天地同壽、與宇宙共生。
在鄧陽看來,這二者并沒有沖突,甚至就連目的都極為接近,區別在于,凡者在于唯物、道者在于唯心。
一直跟在鄧陽身后的林蘊芝,看到鄧陽全身心的沉浸在那些猶如鬼畫符一般的篆書之中,心中卻是不由深處絲絲好奇。
她實在有些難以理解,眼前這位比她大不了幾歲的師兄,為什么會對這些隱晦難懂的篆書這般感興趣,而且還看得這般津津有味。
從鄧陽那專注的模樣,她能夠感覺到,鄧陽并非是在裝樣子,而是真的看進去了,她從小在林道人的教導下,也并非不認識這些古篆。
但這些書籍中所記載的一些周易八卦,甚至是天地運行,通篇不知所云,內容更是枯燥乏味,讓人猶如在看天書,不是在介紹大河走向,就是山川地理,醫卜星象,而且敘事方式隱晦難懂,讓人完全不知所云。
當然,雖然對于這位初次見面的師兄有些好奇,但也僅限于好奇,林蘊芝此時心中更為關心的,卻還是剛才跑出去的夏友仁。
二人雖然并沒有確定關系,但卻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而且互有好感,感情深厚,自然不是初見的鄧陽能夠相比的。
“師兄...”
見鄧陽那一副全神貫注的模樣,雖然不忍出聲打擾,但想到剛才自家老爸對夏友仁的態度,其心中還是忍不住生出絲絲煩躁。
“怎么了,阿芝?”
看著林蘊芝眸子中那掩飾不住的心事,鄧陽雖然對她的心事有所猜測,但卻故作不知。
“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