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進攻徐州牧陶謙的事情又怎樣說呢?”曹操對戲志才提供的第二個目標疑惑道。
“徐州、揚州、并州等地相對兗州來說都比較弱勢,可志才你為何偏偏就選擇了徐州呢?”
“彧也有這樣的疑惑!”身為戲志才知心好友的荀彧此時同樣發聲道,“如果單從勢力強弱來判斷目標的話,兗州西北部的并州不是更合適的選擇嘛?那里不是處于暫且無主的狀態嗎?”
“哈哈哈,這個問題不如讓淵來回答吧!”聽了戲志才長篇大論后的夏侯淵按耐不住了,在曹操的點頭示意下,他滿面春風地站到戲志才旁邊就講了起來!
“為什么進攻徐州這個問題淵還是留給志才解答吧,至于文若說的“為什么不進攻并州”嘛,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夏侯淵伸出兩根手指頭分析道。
“在解釋之前,淵首先需要糾正的一點錯誤是——并州的勢力并不弱,甚至從難纏程度上來講,它比兩個徐州加起來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一,并州自身地理位置不好!它的西北側是河套地區,是早年歸屬漢朝的南匈奴南遷之地,由于他們種族有著時不時叛變一回的習慣,所以這個地方的混亂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南匈奴外,并州北部還有相當一部分被白馬將軍公孫瓚一路往西趕過來的鮮卑族人存在!兩者相結合之下,使得并州無奈成為當前大漢抵御鮮卑、匈奴等胡人的最前線!這樣一個動亂不停歇、戰火不休止的地域,哪位諸侯愿意花費大量精力接手、管理呢?”夏侯淵反問眾人道。
“簡而言之就是十二個字:并州乃苦寒亂境,非立足之地!”
“原來如此!”“彧倒是忘了考慮這方面,還得是你啊!”“妙才說得好啊!”“學到了,學到了!”夏侯惇等人由衷夸贊道。
主座上,曹操聽著夏侯淵的獨特見解,興趣盎然地揮揮手示意夏侯惇繼續講下去,“妙才快繼續,讓操聽聽你的第二個原因為何!”
“是,主公!”夏侯淵恭敬行禮后單豎指頭講解道:
“其二,那就是并州惡劣的生存環境導致的直接和間接因素!這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直接導致士人階層對并州普遍沒有過多的興趣!”
“缺少門閥士族這就意味著缺少更多的人才與經濟,因此也使得眾多的并州人才走出當地,轉而加入了其他諸侯陣中。如呂布、關云長等著名武將!”
“當地人口不多、肯留守的人才不多、資源較匱乏、氣候環境惡劣等等等等,這些都是限制諸侯們在并州發展的因素!
“外敵威脅加上內部弊端,為什么不選擇并州作為擴張目標已經很明顯了!”夏侯淵算是為自己的講話落下帷幕道,“這便是為什么不選擇并州的原因所在啊!”
“好!說得好!”曹操大肆鼓掌夸贊道!在他的帶頭作用下,大廳內掌聲如雷!
“妙才的一番見解委實讓彧學到了不少知識啊!”荀彧羨慕道,“看來并州的相關知識、其他地區的消息與內容我還得加大力度學習才行啊!”
“妙才講得不錯,下次不許再講啦!”夏侯惇調侃他道,“總得給志才、阿韋他們一些發揮的機會嘛!”
“哈哈哈,這方面的事情韋可不在行,還是找文若、仲德、公達他們最好啊!”典韋想都不帶想的就拒絕了夏侯惇的歪建議,開玩笑,他典韋可是能動手就不多bb的類型好吧?
“哪里哪里,大家都多想想,集思廣益嘛!”荀攸看著荀彧輕松道。
一眾人南轅北轍地調侃了半天后,終究還是輪到了戲志才的解釋、回答時刻。
“為什么選擇徐州的原因講起來其實和為什么不選擇并州剛好相反!”
“徐州在兗州東部方向、距離我們地盤較近是選擇它的原因之一;徐州牧陶謙的勢力并不強、相對容易拿下是原因之二;其資源豐富、適合日后進一步發展是原因之三!”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就是袁紹和我們確定盟友關系后對我們的支援與幫助,我們打徐州,袁紹可能在勃海郡那邊能夠給予一定的支持,再不至于,最起碼咱們能得到明面上的吶喊與助威嘛!”
戲志才將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考慮在一起道,“種種原因綜合下來,徐州可不就是我們的最佳選擇嗎?”
“還有勃海郡的支援?”夏侯惇猶豫半天后覺得自己還是抓錯了重點,“志才的主要意思應該是與袁紹結盟后給敵人帶來的威懾力吧……”
曹操仔細聆聽后非常準確地抓住了關鍵詞——結盟的作用,“志才的意思我大概理解了,妙才和文若呢?你們剛才想要說的難道也是這些?”
“哈哈,被猜到了啊!”夏侯淵拍了拍戲志才的后背大笑道,“我剛才想的與志才說的也大差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