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那個時代距今太遠難以考證,我不敢說顏回沒達到或者說達到,
不過”
話鋒一轉的丁高陽,看著眼眸有神,精神奕奕的夏學,像是想到了什么,脫口道
“不過不聞不見中覺險而避之,之所以用中庸來形容,
是因為古時不練武的儒生,傳聞也能達到這一境界,
這在中庸中早有記載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不過不是所有儒生都能達到這一境界,只有大儒才能達到,如朱熹和王陽明這些人。”
“當然”
丁高陽忽而一笑道
“當然中庸記載有點過于夸張,沒見過的人肯定感覺夸張迷信,
如果我不是練過國術知道個中之妙,我老師曾親眼見過孫祿堂的神奇,
我也不信這世上竟有人練武練的預卜先知,這豈不是都通神了嗎
不過你應該讀過中庸,知道若是真有人能做到其中記載那樣,能未卜先知危害自身的事也有可能。”
夏學不作聲默默點了點頭。
丁高陽口中來自中庸的記載,很久以前他就看過了,不但看過丁高陽說的那幾句,他還把整本中庸看完了。
當然,肯定也理解了。
比如丁高陽說不聞不見中覺險而避之可稱之為中庸內,可未卜先知危害自身的至誠之道。
那么何又為至誠之道呢
中庸內也解釋了,說是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這句話大致意思就是說只有天下至誠的人,才能通萬物之根本,盡到萬物之規律,
能盡萬物之規律,自然也就知曉人之本性,做到人之本性等等后便可參透天地,達到天地合一,
達到天地合一,自然不論精神和內心都暗合天地萬物規律,
做到這一切了,自然而然就可以預知到天地間對自己不妙的事情,此為至誠之道。
其實聽著很高大上,也沒特別厲害,有點類似玄幻小說中的心血來潮。
不過能在不是玄幻世界中,達到這種地步的人,貌似不太可能,它不符合科學啊
這也是為什么夏學過去即使懂了,也沒想到真有人能做到,
為此他還認為自己遇到危險精神預警,應該是大腦開發到一定程度,精神意志力達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生出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