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管怎樣,有人愿意接手這個位置,就是好的。
反正自己給寧辰現在的位置,算是對寧辰的補償了吧。
散朝之后,林敦信身邊圍攏了大部分的官員。
王林的身邊同樣聚攏了一小部分恭賀他的官員。
至于寧辰,則是形單影只的離開了。
其實不是他們不想討好寧辰,而是不能太明顯了。
大家都知道,寧辰才是最后執行者,最有實權的人之一。
但是現在就去討好寧辰,那會落人口實的。
去找寧辰,還是得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合適。
寧辰并沒有忘記孔祭酒跟自己說的。
散朝之后,就直奔國子監了。
國子監就緊挨著皇城,占地面積同樣僅次于皇城。
誰讓國子監的祭酒,比較厲害呢。
寧辰到了國子監,亮了腰牌,就被人帶著去見孔祭酒了。
國子監雖然占地很大,但是每一塊區域劃分的還是非常合理,井井有條。
每一塊區域,就是單獨的一個教學區域。
國子監內設:禮、樂、射、御、書、數,六個啟蒙教學區域。
過了啟蒙教學之后,所有人都有兩個選擇。
走科舉入仕,或者進入軍中積累戰功封侯拜將。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繼續的進修,至于進修的路線,目前就兩種。
一種就是儒家的修行體系,一種就是武夫修行體系。
現在因為順帝的原因,還加入了道門修行體系。
不過選擇道門修行體系,就不會在國子監內進修了。
道門修行體系,在國子監就是掛了一個牌。
主要還是前面兩種體系。
雖然選擇進修,最后的結果無非也是入朝當官和入軍當兵。
但因為你進修了,如果再加上你入品的話。
那你的起點就不一樣了。
比如沒有入品的正常科舉,考了個狀元,就如同寧辰這種,最多就是翰林編纂,然后就是在翰林里面熬資歷,等著再分配。
入品的國子監儒生,可以直接入御史臺擔任御史,或者直接進入某個實權的部、司任職。
武夫體系同樣如此,入品的武夫,到了軍中,至少是從校尉做起,而不是從大頭兵做起。
但是前面的啟蒙是不花錢的,甚至還有補貼。而后面的進修,是要花錢的。
花的還不少,不管是儒家體系還是武夫體系,都是吞金獸一樣的存在。
所以選擇進修的,基本都是官二代、軍二代或者富家弟子。
普通人想要走進修這條路子,基本無望。
除非你天資特別出眾,得到祭酒首肯,才能免費進修。
眾所周知的是,祭酒基本不在國子監,所以這條路基本算是堵死。
因此說白一點,進修就是給這些二代鍍金的地方。
這些二代們,同時還是國子監重要財政來源。
順帝修道連軍備都管不上,何況是國子監。
有這些二代的存在,國子監的日子才過的非常舒坦。
當然別看他們這些二代,在外面多跋扈。
在國子監,他們都非常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