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柳仲直所講,寧辰發現這柳仲直也算是一個人才。
柳仲直是順帝繼位那年恩科的榜眼,考了三次就考中了榜眼。
這速度不算慢了。
不過因為柳仲直這個人,做人做事比較較真。
所以在翰林待了兩年,本事沒學多少,人得罪的差不多了。
最后就被吏部丟到了一個縣去做縣令去了。
這本是一個窮縣,再加上還常有匪患。
吏部是看中了他正直的一面,覺得他能解決這個問題。
誰知道柳仲直去了之后,經過一番了解。
發現所謂匪患,實際上都是因為州府,巧設名目亂征人頭稅。
硬生生的把良民,變成了土匪。
如果是一個圓滑的縣令,肯定跟上官站在一起。
然后借助上官力量解決匪患,順帶著給自己爭取功績,早日脫離這個泥潭。
柳仲直非不這樣,他就覺得事情應當從源頭解決。
柳仲直接連的向朝廷上書,希望徹查此事。
只是柳仲直高估了一個縣令的重量。
所有的奏疏,都沒到順帝面前,就被直接被當成垃圾焚燒了。
可是柳仲直的上官,卻是知道這個事情。
因此可想而知,柳仲直的境遇會多糟糕。
最后實在無奈的柳仲直,直接帶著土匪,去府衙敲登聞鼓去了。
也不知道柳仲直,是怎么說服,這些土匪走法律渠道為自己申冤的。
只是府衙本來就想要抓土匪,一看土匪自己來了,哪還能讓他們跑了。
可是柳仲直不干了,直接大鬧府衙。
弄出了不小動靜,后來要不是孔祭酒出面,柳仲直株連九族都可能。
至于后來,縣令肯定當不成,土匪的事情,在孔祭酒干預下,順利解決。
只是柳仲直的仕途也斷了,孔祭酒就把他放到國子監當個差。
對于這種不管什么時候,都想著按照規矩做事的人,寧辰欣賞歸欣賞,但是絕不認同。
別說這是封建王朝,就是寧辰來的那個時代,都不見得什么事情都能按照規矩做下來。
不過柳仲直這人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你交給他的事情,他覺得都能一絲不茍的完成。
寧辰現在也明白,孔祭酒把柳仲直發配給自己的原因了。
有柳仲直在,百家學堂這事,就算寧辰中途不想辦了,柳仲直都能給辦下來。
接下來寧辰把百家學堂這事,給柳仲直說了一下。
包括書院當中發生的事情,也都簡單給柳仲直說了一下。
這個事情,對柳仲直的沖擊,無疑是很大的。
但是柳仲直依然還是接下了寧辰給指派的任務。
并且直接就開始著手干這事了。
看著這么當回事的柳仲直,寧辰也不好走。
反正在哪兒都是待著。
寧辰就在國子監待著了。
一整天柳仲直,不知道問了寧辰多少問題。
寧辰一個都沒回答,因為寧辰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寧辰也是想當甩手掌柜的人,所以寧辰直接讓柳仲直自己去大武律找答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