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這種,早就成為歷史了。
除了御史這一塊還有點特權,其他人就別想了。
百官諫言之后,就輪到親王和藩王的拜見了。
一番行禮之后,終于到了這場禮制的高潮了。
大家該表(送)忠(禮)心(物)了!
不約而同的,六個藩王和三個親王,都送上了他們的手中的兵符,以表衷心。
他們會同時送上兵符這個事情,武昭其實早就得到了消息。
所以當他們同時送來兵符的時候,武昭并沒有太多的意外。
藩王和親王的兵符,都送上來了。
接下來就看武昭如何的應對了。
是接還是不接。
“三位臣兒,六位愛卿,能有如此氣度,朕心甚慰。”
順帝一臉和氣的說道。
順帝肯定一臉和氣,因為這事就跟他沒什么關系。
并且這事傳出去吧,還能讓順帝的名聲往上走一走。
在他的治理下,皇室宗親兄友弟恭。藩王更是明事理,識大體。
這都是他的功勞。
“陛下,臣有話要說。”順帝還沒等將兵符,命人交給武昭,寧辰就站了出來。
寧辰,順帝還是印象很深刻的。
畢竟是曾經一起戰斗過的戰友。
“寧愛卿有什么話要說,只管說來就好。”
寧辰說道:“陛下,臣以為,現在非但不應收回六位藩王和三位秦王的兵符。
還應該大大的封賞他們才是。
六位藩王、三位親王衛國戍邊,勞苦功高。
現在收回兵符,豈不是讓天下人非議。
所以臣認為,此時應當彰顯皇恩浩蕩。
應當趁著殿下百日監國的機會。
好好的封賞九位為國戍邊之人。
讓天下人看到,陛下從沒有忘記過他們。”
這跟他們給寧辰的劇本,完全不一樣。
一時間三個親王,都回頭看向了寧辰。
寧辰同樣給他們一個:你們放心,我是收了錢的,我懂該怎么做的表情。
只是寧辰是真的懂,該怎么做嗎?
再看看武昭的表情,好像對寧辰會選擇在這個時候,站出來也完全沒有預料。
“陛下,臣反對寧大人的提議。
三位親王是為武朝守江山,太祖說過,守江山,這本就是親王、太子分內之事。
既然是分內之事,就不應當再封賞了。
六位藩王,的確勞苦功高。
可是歷朝歷代,早已賞賜足夠多了。
六位藩王的王位,現在都已經是世襲罔替,已經皇恩浩蕩了。”
寧辰看了一眼站出來,積極配合自己的孫克儉。
第一次覺得老孫同志,如此的可愛。
這個時候,就是必須得有人站出來反駁自己。
這樣才顯得自己足夠的奸佞。
比如說老孫同志,就悄無聲息的給寧辰提供了10點【佞】。
“老孫同志有點不給力啊,過去隨便都是20點【佞】。
難道是我這幾次被背刺,給老孫同志留下了一些好印象了。
看來那天得找個機會,再讓老孫同志,挨幾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