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敦信不由得提醒道:“兵相,武朝有律,廊下食行坐失儀語鬧者,罰奉一個月。兵相身為兵相,當為百官表率。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踐踏律法,懲罰須加倍!”
這就是不講道理了。
可是王林又有什么辦法呢。
王林只能憤憤的坐了回去。
繼續聽林敦信他們雙標。
當然林敦信問寧辰,究竟如何決勝千里之外。
寧辰只是笑著說道:“我不過給了子秋一個錦囊而已,沒有什么特殊的手段。”
“是何錦囊?”林敦信連忙問道。
“就是幾句話而已。”
林敦信又追問是什么話。
寧辰倒是索性,把寫了什么,告訴給了林敦信。
只是林敦信他們聽了寧辰的錦囊,卻是都不明白,寧辰這錦囊是什么意思。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選擇李子秋,我自然相信他的能力。如果因為我而被束手束腳,就失了兵家在戰場上的靈活性。我既然知道他的能力,自然就要讓他隨意發揮。”
寧辰一本正經的給眾位大臣胡說八道。
眾人聽了寧辰的胡說八道,都忍不住點頭。
這個時候,就跟寧辰后世,聽那些成功人士的講座一樣。
你成功了,你說的什么就都是對的。
就算你說的再離譜,大家都會覺得,你的經歷真的是又艱辛又傳奇。
至于質疑,那一定會被回懟。
‘你說的這么明白,怎么沒見你成功呢?’
眾人用餐用到一半,一個小太監,就快步走到了屋里面。
環顧了一圈,看到自己要找的三個人,正好坐在一桌,直接快步的走了過來。
“三位大人,殿下請三位大人,去明德宮一趟。”小太監低聲說道。
“請我們三個人?”寧辰對小太監反問了一句。
小太監點點頭:“是的寧大人,殿下特意吩咐,是請寧大人、政相和兵相三位大人同去。”
武昭這個時候讓他們三個一起去東宮。
這還真的是有點奇怪了。
畢竟是武昭請的,所以三個人都放下了餐食,跟著小太監去明德宮了。
正在吃飯的文武百官,倒是沒有多想什么。
越州匪患都平息了。
現在叫寧辰三個人同去,恐怕是為了商量收尾的事情。
三個人跟著小太監到了明德宮。
三人先是給武昭行禮之后,武昭就讓孫伴伴給三人賜座了。
三個人落座之后,武昭才道:“三位大人,我剛剛已經下令,命一萬禁軍即刻啟程,前往越州徹底平定越州匪患。絕對不會再讓匪患滋生。”
“殿下做的極是,趁著這個機會,正好可以徹底平定了越州匪患。
現在正是越州萬民,對越州匪患怨聲載道之時,此時發兵剿匪,是最佳時機。”兵相在自己的角度,分析了一番。
林敦信也點點頭,道:“殿下還可以趁著這樣的機會,徹底的整治越州官場。
自定國侯之后,越州官場就是一片混沌。
借著這個機會,正好好好整治一番。
當還越州萬民一個海晏河清。”
武昭點點頭道:“我也正有此意。不過我請三位大人過來,并不是為了這個事情。”
說完武昭又取出了一只青鳥:“這是本宮剛剛接到的越州府尹的緊急傳信,這傳信之上的內容,三位大人看過之后,萬萬不可外泄。”
武昭說的如此嚴肅,寧辰三個人的表情也跟著嚴肅了幾分。
三人看過了青鳥當中的傳信之后,表情卻是各異。
王林和林敦信的表情,明顯要比寧辰凝重許多。
武昭看向表情最輕松的寧辰道:“寧大人對這件事情怎么看?”
“即荒唐又可笑。”寧辰說道。
“寧大人何出此言?”武昭反問道。
寧辰笑了笑道:“如果越州那些土匪軍,當真與定國侯有關系。
他們當真是奉了定國侯使者之命,在越州起事的話。
那就只能說明定國侯實在太完蛋一點了。
我不是說定國侯起事完蛋,我是說定國侯的指揮能力完蛋。
如果真的是定國侯出手的話,我想現在越州三府應該早就在定國侯手里面了。”
武昭點點頭贊同寧辰的話道:“本宮也覺得如此。所以本宮覺得,這應該是敵人為了離間武朝與定國侯之間的計謀而已。”
林敦信道:“殿下,話雖如此,但是此事卻非同小可!”<!--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