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定國侯,恐怕就止步與現在的修為了。
甚至道心受損,修為跌落都有可能。
用一句道歉毀掉一個,
一個未來極有可能的一品,或者一個無敵的二品。
這豈不正是掉到別人的預設好的陷阱了嗎?”
寧辰說完,林敦信不由得猛的倒吸一口涼氣。
林敦信在圣道上的經驗,的確沒有寧辰豐富。
再者林敦信也并非是以修煉見長。
因此林敦信考慮事情的時候,倒是的確沒有考慮,修煉上的問題。
現在經過寧辰這樣一說,林敦信從發覺自己建議中最大的紕漏。
的確,跟道歉相比的話,顯然定國侯實力強大對于武朝的好處才更大。
知道了這里面關乎的更深層次的內容,林敦信也當即改口:
“此事的確是我疏忽了。
我太過從政事方面出發了。
讓定國侯道歉,的確非常不妥。
甚至朝廷斥責都非常不妥。
此事還是應當調查清楚之后,給出一個公開的結果最好。”
王林在一旁也點頭附和道:“的確給出一個公開的結果最好。”
話鋒一轉王林又嘆息道:“但這個事情注定時間漫長的調查過程,如果拖延的話,恐怕更加不利。”
這也同樣是武昭的擔心。
雖然說流言止于智者,但是這普天之下,智者畢竟是少數。
如果再加上有人故意挑撥的話,那用不了多久,就會流言遍地。
因此這個事情,拖延的時間越長,對武朝,對定國侯,就越是不利。
而且這個事件的兇手,注定是非常難以找到,甚至根本就找不到。
寧辰仔細想了一下,忽然道:“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去想兇手是誰。我們完全可以從定國侯身上入手。”
聽了寧辰的話,三個人再次看向了寧辰。
剛剛寧辰不是一直反對針對定國侯出招嗎?
怎么現在又開始要在定國侯身上做文章了。
“這個事情很難理解嗎?”寧辰看著林敦信和王林,秀了一把小優越。
“既然定國侯是源頭,而他們針對的又是定國侯的法家。
那我們大可讓定國侯,將他所走的法家路展現出來。
這樣事實如何,不辯自明。
直接從源頭解決問題不好嗎?”
頓了一下,寧辰道:“而且如果操作的好的話,搞不好那些在背后主使的人,還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直接反向送我們一鼎氣運。”
武昭聽到寧辰說一鼎氣運,連忙問道:“如何操作?”
寧辰沒有立刻回答武昭的話,而是忽然想到了什么,摸了摸下巴道:“這個可能還得看定國侯的法家究竟寫了什么。”
武朝是一個仙俠版的封建社會。
武朝的法令,寧辰也看過。
基本上還是服務于封建王朝的。
雖然寧辰覺得,定國侯的童年經歷。
會讓定國侯開創的法家,更多的偏向于公平和民。
但是究竟有多少偏向于民,這個寧辰就不清楚了。
武朝的法家如何,寧辰不清楚,但是自己來的那個世界的法家,寧辰多少了解一些。
自己那個世界的法家,的確有他的先進性。
但是其中糟粕也不少,就比如《商君書》中,愚民和馭民,這就是糟粕中的糟粕。
相對的寧辰生長在新社會的依法治國,就明顯比以‘法’治國高級多了。
其實當初開圣道的時候,寧辰也想過開法家。
可是實力不允許。
就寧辰那法家開出來,就算是有孔祭酒護著。
靖王這個武氏守門人,都得想辦法把自己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