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個功夫,王林自己都把活給干完了。”
李子秋聽了寧辰的話,道:“看來真的是我多想了。”
寧辰反問道:“你怎么會覺得,他們要把我跟虎威軍分開。
虎威軍能夠重啟是因為我,
虎威軍的改革方案也是我提的,
虎威軍以后能否長足發展都得看兵家。”
李子秋道:“正是因為院首,在虎威軍當中留下了這么深的烙印。
所以我才擔心,會否有人覺得,院首你對虎威軍的影響力太大了。
因此這定軍詩,才不希望大人你來做。”
寧辰聽了李子秋這個觀點,說道:“你是覺得會有人擔心,我變成下一個定國侯?”
李子秋搖搖頭說道:“院首,如果你只是變成下一個定國侯,他們都不擔心。
可能會有些人擔心院首你變的,比定國侯還要讓他們感覺棘手。”
李子秋這么說,倒是不算錯。
就自己現在這名聲,如果自己真的變的跟定國侯一樣,手握重兵。
那的確是會讓很大一批人,夜不能寐。
這樣的擔心寧辰覺得會有。
但是把這個擔心,關聯到定軍詩,寧辰覺得百官可能沒這么閑。
自己在他們的眼中可能算是有些詩才,但是怎么說呢。
作詩這種事情,在他們的眼中,還是一件很高端的雅事。
至于千古名句,在他們的眼中,那也是偶得之,絕對不能常常為之。
所以寧辰是真的覺得,李子秋這個擔心有點多余。
兩個人不再繼續討論這個事情。
倒是接下來的幾日,驛館當中還有靖山城中,就非常的熱鬧了。
因為從全國各地而來,準備做定軍詩的人,都集中到了靖山城。
不僅僅是云山書院的那些大儒,還有一些灤州的半圣世家和其他一些書院的儒生大儒,全部聚集到了靖山這個地方。
面對氣運的誘惑,還是沒有幾個人能夠淡定的。
別說武昭直接定九鼎大家過來爭搶氣運。
就是加入順帝當年繼位,直接就定氣運。
那都會有一些人,愿意過來效勞以分潤一些氣運的。
氣運,唯有以國家的行事才能凝聚的最多。
當年三皇五帝定九鼎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這個事情。
之所以如此的設定,那也是為了讓人族可以聚在一起。
不至于一盤散沙,到時候被蠻族各個擊破。
所以你想要分潤氣運,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為國家為人族出力。
三皇五帝的這個設定,無論是站在家國天下,還是站在人族的角度上,都堪稱精妙絕倫。
從十三州各處來的大儒,倒是沒有人來見寧辰的。
不過從各個府來靖山城的都尉,來的第一個事情,就是過來拜見寧辰。
在所有虎威軍都尉的眼中,寧辰就如同當年開府衛軍的靖王一樣。
當年是靖王讓府衛軍青史留名,今日換成了寧辰,讓虎威軍重振雄風。
所以不管從哪兒來的虎威軍都尉,第一個事情都是來拜見寧辰。
而寧辰通過他們也知道了。
十三州各府的府衛軍不可能全來,所以只能派代表。
但是整個定軍詩的過程,會通過陣法向所有的府衛軍展示。
也就是說整個過程,都會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