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天志的左臂外門攻人。
而張天志以右手護手,迅速向外拍開對方的右拳,同時前手“問手”迅速變為“日字沖拳”,擊向葉問的面門。
當然,這一手沒有建功。
……
雙方都是詠春拳大師級高手,一招一式完全是信手拈來。
可能你一抬手,對方就知道你下一手很有可能會打哪里!
而且,葉問和張天志的“詠春聽橋”造詣都很高,加上《詠春拳》的特點。
所以,兩人的攻防都在一臂之距!
“問手、側掌、正掌、按掌……”
“抹手、彈手、拂手、枕手、窒手、橫掌、底掌、昂掌、脫手、擒拿手、攀頸手、抱排掌、殺頸手……”
兩人不同的手法本能使出,在攻防轉換中瞬息萬變,沒有固定的位置限制。
他們都脫離了那必須嚴格遵守一招一式標準的樊籠。
宮若梅看到兩人的交手。
心想:“這葉先生的功夫更加老辣了;而這位張天志的功夫,也俊的很。行拳嚴守法度,發力剛柔分明,動靜有法,深明詠春要義!”
“呼呼呼~~~”
兩人快速地出拳,都出現了殘影。
而拳風激烈,劃破空氣又帶起嗚嗚聲響。
在如此近距離下拳來拳往,速度極快,普通人的眼睛已經跟不上兩人的動作了。
事實上,張天志和葉問都不是單靠眼睛去評估對方的來勢與變化。
而是靠經驗、觸覺。
也就是所謂的【詠春聽橋】。
要通過感覺了解敵我的形勢,由感覺而決定下一步該如何回應。
大約過了五分多鐘。
葉問的臉色忽然一緊,瞳孔猛地放大。
手上動作慢了一絲。
張天志以為是葉問終于露了破綻,立馬乘勝追擊。
一拳直直的轟在葉問的胸膛。
正欲繼續追形快打時。
他察覺到了葉問的異常。
“咳咳咳……咳咳咳……”
葉問不斷的深呼吸,試圖緩解這股咳嗽。
“葉師傅,怎么了?沒事吧??”
張天志皺著眉頭問道。
“咳咳……沒事,老毛病了。”葉問苦笑一下,“張師傅,這場比試不用再繼續下去了,是我輸了。”
張天志皺眉,不悅道:“我們并沒有打完。這算什么,看不起我嗎?”
“你誤會了,張師傅。”葉問指著自己的左胸口道,“我這里當年受過傷。”
“一般的運動還好,可要是運轉氣血發勁,時間一長就受不了。如果繼續打下去,結果也不會有什么不一樣。”
葉問坦然笑道:“就當給我留個面子唄!?”
張天志:“你……”
最后。
這場比試,判為張天志獲勝。
觀眾們對這種結果議論不一。
“靠,老子還以為能看到精彩的比武呢!搞得這虎頭蛇尾的……”
“……就是嘛!”
“拳怕少壯,老話真是沒說錯啊!”
“那葉問也沒多老吧??”
“沒多老?他可是比張天志大十六七歲!人家張天志可正是鼎盛時期!!”
“沒什么好爭的,兩人的功夫都很厲害啊!”
“切,厲害還不是輸了!”
“喲吼,說的好像你上臺能贏一樣?!你上去能贏誰??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