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修煉出【整勁】,離不開四個字:苦、正、勤、準。”王小龍說道。
經過王小龍結合自身修行的解說。
洪康對他的習武過程有了一些了解。
所謂的【苦】,是任何運動都會有的。
不單單是體力運動,腦力運動一樣能使人感到辛苦。
在追求準確之“形”的過程中,由于肌肉劇烈運動,乳酸蓄積而產生了酸脹之感;因肌腱、肌纖維經常拉而產生疼痛;因大運動量鍛煉而勞累困頓……
可以說,身體會傳來各種各樣的不適感。
在不斷的誘惑你,
停下來吧!
停下來吧……
這其中經歷的艱辛,沒有一種甘于吃苦、堅韌不拔的精神是絕對忍受不了的。
其實,任何一種運動都會增強人體肌肉的力量,早期運動都會有這些苦。
所以,對于習武之人,他們忍耐疼痛的能力是要優于常人的。
而所謂的【正】,要求動作準確,精益求精。要求通過千百次的鍛煉達到肌肉記憶。
聽到這個,洪康微微皺眉。
他有不同的看法。
“小龍,對于這個我說點不一樣的看法。”
洪康說道:“人的肢體運動是軌道的,但人們不知原理而盲目地追求標準化的動作,而這些標準化的運動許多又是脫胎于長拳的招法。”
“許多動作盡管表面上看準確好看,符合師父的要求,實際上已經偏離了軌道。”
“人的肢體的軌道是游離狀態的,在做化解對方來力或向對方打擊的發勁動作時,肢體可以像導彈一樣隨形勢在調整方向與速度。”
“所以單純地追求“形”只有表演上的意義,于養生和技擊并沒有多少實用價值。”
王小龍一臉迷惘。
他畢竟才十二歲多,也沒受過什么高等教育。
對于洪康說的話只是感覺不明覺厲。
王小龍不確定地問道:“那你的意思是說,我在練功的時候不應該追求動作嚴正嗎??”
“當然不是。”洪康說道,“你要知道,任何武藝都是前輩們嘔心瀝血的作品,每一招每一式的出現,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
“你一個人獨自摸索,怎比得上千萬人無數年的智慧!!”
“那你的意思是……??”王小龍問道。
“但你也得知道,沒有一門武藝是十全十美,適合所有人的。”洪康說道,“準確地說,它只和自己的創造者最搭配。”
“舉個例子。同樣一套長拳,但因為每個人的身高、胖瘦、四肢長短等因素的不同,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最后打拳都是一個模子。”
“所以,一開始當然要求是動作標準,但要想提高自己,肯定要走出自己的路來。所謂的化腐朽為神奇,就是如此了。”
“真正的宗師級人物,哪怕是最普通的拳腳,也不是他人能抵擋的。”
王小龍聽到這里,還是感覺似懂非懂。
不過,他已經把洪康的話暗暗記到心里了。
打算回去后,再好好琢磨。
他知道洪康雖然只大他一歲,但是武學素養不是他可以比的。
那么,他自然要向其學習。
在王小龍嘴里,所謂的【勤】,就是貴在堅持。
一日不輟,一日不息。
任何人都知道,如果能在一個領域里,堅持不懈地鉆研下去,那么就一定會有所成就。
但是,堅持是對一種枯燥、勞累的事情而言,如果一件事情使你并不勞累,并不痛苦,而且常有進步,常有快樂,還需要“堅持”嗎??
洪康不知道王小龍是怎么樣的!
但是對于他自己來說。
在前世剛接觸武術的時候,那是最痛苦的階段。
剛從舒適安逸的現代社會穿梭,就要進行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武術修行,那不是能一下子適應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