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場回到棚里之后,林遠在棚里掃了一圈,沒看到大冪冪的身影。
推門走進化妝間之后,發現大冪冪正在畫大濃妝。
當著幾個化妝師的面兒,林遠只能沖著大冪冪點頭笑了笑,示意一切順利,然后拿起桌子上的拍攝計劃表看了一下。
今天進度排的挺滿,白天在棚里拍完之后,晚上還要去谷小焦的別墅拍夜戲,收工估計要凌晨以后了。
林遠倒是不太需要化妝,不過發型還是要做一下的。
化妝師給林遠做發型的時候,林遠則在筆記本上看起了最新出爐的機甲和怪獸建模。
...
國產電影不像好萊塢,好萊塢電影憑借強大的宣發能力以及常年積累下來的影響力,可以再全世界收割票房。
但華國電影要是想再國外賣出好價錢,還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至少從目前來說,國產電影在海外想要票房破億(米元),還是一件很難的事。
海外票房破五千萬(米元)的電影,目前也只有:《臥虎藏龍》2.1億、《英雄》1.39億、《十面埋伏》8000萬、《赤壁·上》7800萬、《赤壁·下》7500萬、《功夫》6700萬、《紅番區》6600萬。
就這幾部,最近的《赤壁·下》都是八年前的作品了。
而且海外發型產生的票房,大頭都被發行商拿走了,回到片方手里的,只有兩成(當然,好萊塢電影國內發行,也只能拿走票房的兩成)。
好萊塢電影能在全球收割票房,所以拍電影的時候自然要想著各類人群都照顧一下。
就像原版的《環太平洋》,為了討好最喜歡機甲的霓虹市場以及小弟澳洲市場,居然在片中設定了霓虹造的機甲和澳洲造的機甲,這簡直是在開玩笑!
雖然全世界哪個國家都不可能造得出電影里的那種機甲。
但如果論可能性,絕對也只有華國、米國、俄國這三國的軍事工業能力勉強可以。
所以林遠的設定中,出現的五臺機甲分別是華國的【大圣】、【天將】、米國的【流浪者】、俄國的【風暴】以及歐盟各國聯合制造的【突襲者】。
風格全部都是走的粗狂大肌肉的重工業風。
至于怪獸,為了盡可能的節省不必要的經費,美術組在特效組的建議下,以【直立行走】和【四肢爬行】這兩種邏輯下一共繪制了13只怪獸的模型。
雖然13只怪獸看起來彼此不同,但在特效組眼中,只要他們的運動、攻擊邏輯相差不是特別大,成本其實并不會太高。
打個比方,如果1只怪獸的成本是1000萬,13只邏輯類似的怪獸,成本或許只有4000萬,但如果邏輯相差太大,成本可能就要奔著7000萬去了。
林遠對怪獸長什么樣其實不是特別在乎,【源計劃】目前做出的怪獸模型已經夠雄偉霸氣了。
林遠選了其中幾只怪獸,讓【源計劃】的動作組為怪獸設計一下運動和攻擊動作,關注點便全部放在了機甲上。
初代機甲的模型早就3D打印了出來,【源計劃】又請了幾名業內知名的雕塑家來提供了一些建議,在保證各有特點的基礎上,盡量可以在工業風格上達到一定程度上的統一。
確定了機甲、怪獸之后,下一步要進行的,就是請人設計武術動作了。
國內在武指這方面優秀的團隊不少,而且按照林遠的審美來看,國內的武指甩國外的武指好幾條街。
但那些團隊做的全都是人與人之間的動作設計,不可能挪用到機甲與怪獸的戰斗中。
要想在短時間內拿到一套成熟的方案,只能去霓虹請了日昇的動作團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