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救了,那么他們這些兵馬一回去可就不姓朱了,畢竟如今的朱元璋還是郭子興的部下,名義上這些兵馬也都歸那郭子興統轄。
如果不救,兵馬和縣城都能保住。
但名聲卻丟了。
同時見死不救也不是朱元璋的性格。
就在朱元璋仔細的講述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時,齊衡一邊聽著朱元璋的講述,一邊也在思考著接下來自己該怎么辦。
留下來幫朱元璋,那是萬萬不行的。
知曉歷史進程的他,實在是不想去輔佐這么一個人。
皇帝是好皇帝,但那是對百姓,當官基本必死,僥幸封個爵,存活率也極低。
等他朱元璋當了皇帝,這天下都是他的,自己還不是任人宰割?
那存活率,實在讓他想想都頭疼,跟玩絕地求生似的,那么多人,爭奪那唯一的一個存活名額,還是在舍棄一切利祿回歸一個尋常百姓的基礎上。
幾十年的浴血拼殺,最后卻為了活下去當了平頭百姓,功勞利祿蕩然無存。
可以說是幾十年幸苦一朝散盡,想想都不值。
與其輔佐他,還不如回到自己的茶鋪中,做個富家翁,等身體長熟了,娶幾人夫人,生幾個娃娃,那日子多滋潤。
不過,也不能惹毛了那朱元璋。
不能硬碰硬的說什么自己不跟他干,這人大氣的時候很大氣,從幾十人發展到幾千人,剛剛打下定遠縣城,繳獲了不少軍糧,原本能依靠著這些軍糧招兵買馬擴張勢力,卻因為李善長的一句話,直接將一半的軍糧分給了城中的百姓。
這份胸襟眼見,不是尋常人能夠有的。
但小氣的時候也很小氣,雖然歷史上記載的并不是那么清楚,但大多數人都認為劉伯溫的死跟朱元璋絕對脫不了干系。
雖說劉伯溫是被胡惟庸害死的。
但劉伯溫是什么人,就算沒有民間傳說中的那么離譜,卦能通神,但本事絕對不賴。
怎么可能是胡惟庸讓他喝毒酒,他就會喝的。
這其中絕對有朱元璋的作用在。
而對于朱元璋為什么要殺劉伯溫,結論眾說紛紜,但有一種很多人認可的說法,那就是劉伯溫從心眼里其實是看不起朱元璋的。,
畢竟在初期時,劉伯溫是極負盛名的,而他朱元璋卻不過是一個和尚出身。
雖說后來身份有了大的轉變,那時的劉伯溫可能已經認可了朱元璋,但朱元璋卻一直對劉伯溫早期不愿輔佐自己的事情耿耿于懷,只不過當初確實需要劉伯溫的幫助。
而等打下了天下,劉伯溫的作用沒有那么大時,便直接暗中借那胡惟庸的手將劉伯溫給害死了。
想著這些,齊衡的心中漸漸有了計劃。
不能表現出看不起朱元璋或者不想輔佐他的意思,但暗中也不能真的就全心全意的輔佐,最好的辦法就是表現的平庸一點,讓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草包,
這樣一來,讓那朱元璋自己不愿意要他,到時候他便能順理成章的離開朱元璋的身邊,去過自己的好日子。
想到這里,齊衡的眼眸中立馬煥發出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