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人當中大多數都有過主政一方的實際經驗。
并不比他劉伯溫差。
更何況他齊衡是義軍當中的虎威大將軍,統領整個安豐路境內的軍政事務。
而他劉伯溫如今不過區區白身,說不好聽的,殺了他又能怎樣?
站在齊衡身邊的朱元璋,瞧著此刻齊衡壓根沒有搭理劉伯溫的意思。
在清楚對方身份后,還并不將他看在眼里。
心里那是說不出的痛快。
不過在痛快之后,他還是主動對齊衡使了個眼色。
而將朱元璋舉動看在眼里的齊衡,也明白朱元璋的心思。
就當劉伯溫見對方并不想搭理自己,尷尬無比時,齊衡終于緩緩開口道:“何事,說吧。”
可自始至終齊衡也沒有多看那劉伯溫一眼,雙手背在身后,仿佛聽著屬下在自己身邊匯報請教。
聽到齊衡這話的劉伯溫如釋重負,也不敢有絲毫的不忿,態度依舊恭敬的問道:“敢問大將軍,這水稻產量區的水自何而來,還有修建那些水渠、集市的東西,是什么,跟平時所見的好像完全不同。”
“另外,還有這些漕運的船只,如今還不到秋收時節,為何這交易集市的碼頭上依舊這么多的船只來往?”
“還請大將軍指點。”
一旁的朱元璋和徐達,瞧著這向來自傲的劉伯溫,如今到了齊衡的面前,卻變得如此乖巧時,被毆的心中偷笑。
而在聽到劉伯溫的詢問后,齊衡對于這劉伯溫的眼光還是比較欣賞的。
如今他們這一行人所震驚的一切,歸根結底,都來源于這三個問題。
怎么能做出這樣的東西。
怎么能發展的這么快?
這些表面繁榮背后的東西。
顯然,劉伯溫已經看出了如今這產糧區包括交易集市,之所以能夠如此繁華熱鬧,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基于產糧區的水稻產量。
所以他非常想要明白為什么齊衡可以將這些干燥的內陸腹地,化為優質的水稻田。
這便是他問水從何來的原因。
而他之所以問修建這些水渠和建筑的東西到底是什么,正是因為他看出了齊衡之所以可以在這三年的時間內做出這一切,應該都是依靠了這些東西,所以才發展建造的這么快。
不然按照正常情況下,僅僅只是眼前這些工程量,就足以讓歷代的王朝耗時七八年,甚至十多年。
瞧瞧那些歷代王朝皇帝修建陵墓所耗的時間便可得知。
甚至有些皇帝剛一登基便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就是害怕日后他死的時候還沒有修建好。
而劉伯溫在觀察了所有地方后,發現這里與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所使用的材料不同。
所以便認為齊衡之所以可以如此快的完成這些建筑工程,正是因為依靠了這些材料。
至于最后一個問題為何不到秋收這里的漕運就如此的繁華熱鬧。
既是他劉伯溫此刻心中的疑慮,也是他看破這一切后的猜想。
顯然,如果一個地方僅僅糧食產量大,根本不可能會出現如此繁華的漕運景象。
也不足以支撐這些工程、建筑的修建。
因為你不可能用糧食造建筑。
也不可能靠著一年僅有一次的秋收來聚攏如此多的人口百姓。
隨著劉伯溫的詢問,一旁的李善長也從他的話中聽出了一些蹊蹺。
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其實李善長并不笨,他之所以沒有劉伯溫想的如此快如此清晰,就是因為他本身不善于急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