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若無他事,姑且散了,明天整軍再戰。”
袁紹三言兩語將早上派出三五千兵馬在虎牢關下叫陣,西涼軍據守不出,聯軍不戰而勝簡單說了一遍。
接著就想像前幾次一樣,將其他諸侯打發,結束這場走過場的軍議。
然而有人不肯遂他愿,起身道:“盟主且慢,孫某有話要說。”
袁紹微微皺眉望著江東猛虎,不知對方為何要跳出來。
“何事?”
孫堅朝西面拱手一拜:“我等身受皇恩,不惜千里迢迢趕來會盟討賊,如今天子尚在洛陽城內受苦,盟主為何消極怠戰,躊躇不前?”
這話說的不可謂不重,就差指著袁紹的鼻子說他是奸賊,別有用心。
袁紹當即臉色一變,怒道:“孫文臺休得胡說,本盟主自擔任盟主以來,先斬華雄,再破呂布,使西涼軍聞風喪膽,畏縮城內不敢出戰,何來怠戰一說?”
孫堅冷笑一聲:“什么時候潘無雙的功勞,全成了你袁本初的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你的部將,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袁紹惱羞成怒:“本盟主懷疑你私下收了董卓好處,故意亂我軍心。”
隨后環顧左右:“爾等是信他孫堅血口噴人,還是信我袁本初一片忠心?”
話是這么說,但他的眼神刻意在曹操和袁術身上停了片刻。
曹操作為奉詔討賊首倡者,在聯軍中地位特殊,既是他兒時知己好友,又是他擔任聯軍盟主的大力支持者。
袁術更特殊,既是袁氏中人,又與孫堅素有仇怨。
此二人出面,還治不了一個江東猛虎?
曹操起身打了個哈哈:“依我看,兩位都沒錯,本初秉節持重,文臺心急如焚,都是為了大漢江山。”
“沒必要互相指摘,有什么事大家可以坐下來慢慢商議。”
總之和稀泥,誰也不得罪。
袁紹聞言不甚滿意,滿懷期待看著緩緩起身的袁術。
“大漢養士四百載,仗義死節在今朝。”
“諸位食君之祿,豈能不忠君之事,報效朝廷?”
在場之人聞之無不動容,不愧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竟能說出這般震耳發聵的話語。
袁紹當即臉色蒼白,雖然袁術沒明說,可傻子都聽得出,對方向著孫堅,指責他不作為。
他怎么都想不到,這位心胸狹隘目光短淺的堂弟,會站在孫堅那邊。
他更沒想到的是,其實不是袁術站在了孫堅那邊,而是孫堅站在袁術那邊。
就連這次孫堅冒著得罪他的風險,站出來指責他消極怠戰,都是袁術在背后指使。
為了奪取聯軍的指揮權,袁術付出的代價并不小。
他給了孫堅三個承諾:
其一,孫堅南歸路過南陽,他不會派兵阻攔。
其二,一次性給孫堅可供一萬人食用三個月的糧草。
其三,贈送孫堅五百副鎧甲,三千把刀劍。
也就是袁術管著聯軍后勤,一般諸侯還真沒法這么大氣。
孫堅本不想答應,可袁術給的實在太多了。
袁術要是讓他砍袁紹,他可能得猶豫一下,可只是站出來指責袁紹兩句,那算個啥?
或是袁術這番話太具有感染力,河內太守王匡當即附和道:“公路所言甚是,我等食君之祿,豈能敷衍了事?我河內郡兵愿與西涼軍決一死戰。”
其他人亦紛紛應和:
“我劉岱身為宗室,豈能畏縮不前?與西涼軍戰個痛快。”
“正欲報殺弟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