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今天主動進宮了。
直接到了養心殿,朱元璋埋在如山的奏折當中。
看到朱允熥來了,朱元璋高興了。
這個皇孫主動來找他,可是破天荒頭一次。
這小子天天就像躲瘟神一樣躲著自己。
“皇爺爺,真不知道說什么好了,我替我舅祖爺全家感謝您不殺之恩!”
朱允熥說著就跪下了。
朱元璋眼睛一轉,這倒是個好方法。
要想讓朱允熥粘著自己,那就從藍家、常家下手!
“允熥,起來說話。今后,藍玉,要多敲打敲打。”
「老朱啊,我其實并不想來,皇宮太壓抑,不自由。」
「別看你這里看起來雄偉壯觀,哪里比得上我的院子?」
「老朱也真可憐,天天批這么多奏折,鐵打的身子,也該累垮了。」
「這些文人的奏折也真羅嗦,之乎者也半天,也說不到正題上。」
「難怪,老朱提倡說短話,對那種又臭又長的奏折,不僅撕了,還會會打文官的板子。」
嗯?
朱元璋聽到此,不禁奇怪了:咱什么時候因為奏折長,打過文官的板子?
不過,這話說到咱心坎里了!
這些個文官的奏折,拖泥帶水的,一點都不爽利!
看半天,頭暈眼花的,還不知道說些啥!
還時不時地整一些典故和怪詞,這是欺負咱沒文化嗎?
這些酸里吧唧的文官,該打板子!
朱元璋挑了一個最長的奏折說道:“蔣瓛,送回去!”
蔣瓛不知道從哪個角落里出現了,如同鬼魅一般。
“禮部侍郎,又臭又長!回去領二十杖責罰!”
“今后,凡奏折,不得超過三百字!”
「老朱,這一點,做得好!」
「國家治理,首先要治一治文山會海!一定要說管用的話。否則天天玩文字游戲,不干正事實事,不亡國才怪。」
朱元璋撫須點頭,這個皇孫,真是說到自己的心里去了。
其他大臣,從來沒有說過這些話。
一個個地都在奏折里賣弄自己的文采,累得自己起早摸黑、腰酸背痛。
再想想朱允炆,對自己很是孝順。
隔幾天就會親自做飯,端著過來讓他吃。
但是,朱允熥心疼咱,心疼得到位!
我每天批這么多折子,沒人知道咱累。
他們一個個地都羨慕不已,都想過來批折子!
而朱允熥首先是想到了咱的勞累!
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角度不同。
朱允炆總想當皇太孫,所以感到批折子是一種幸福。
而朱允熥總想離開皇宮,對批折子根本不感興趣,所以認為這是一件辛苦事。
于是,朱允熥這個皇孫與自己就有了共情之處。
「不過,老朱廢了丞相之位,處理奏折太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如果是我當皇帝,就不會這么累。」
「我會采取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可以高效處理政務,又可以抽空出去看看大好河山、體察一下民情民意。」
朱元璋心中一動,難道這個孫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既可以高效處理政務,還可以去民間探訪民情民意?
朱元璋出身底層,對普通百姓十分關心。
但天天被這些奏折壓著,不要說去民間探訪疾苦,連出宮都沒有時間。
就連在宮里散步的時間都沒有!
“皇爺爺,我回去就傳達您的旨意,讓藍家,還有常家改過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