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為了方便國外舉一反三,梁星提供的皮丘和小拉達培育液都是最初版。
具體細節部分,國家還在代表梁星進行商談,這個不需要梁星操心,到時候材料會直接送上門。
梁星只需要提供兩種配方即可。
現階段,梁星更關注的還是招生計劃。
要知道單單只是幾個名字的華夏重點保護精靈寶可夢通告,就已經足夠引起大范圍的討論。
當皮卡丘的相關視頻真正出現,絕大多數人特意看了一眼視頻的來源。
——華夏電視臺-華夏新聞。
平行世界的各個國家尤其重視輿論的影響。
再加上聯合國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的存在,視頻來源幾乎一目了然。
而能夠冠以華夏之名,華夏電視臺播出的節目、廣告等,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
華夏電視臺從來都不需要追求節目效果,正確價值觀導向以及真實性才是最基礎的要求。
其中又以華夏新聞為最。
作為最直接面向大眾的欄目,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看新聞的習慣。
華夏新聞就是晚間收視率當之無愧的第一!
每天19:00~19:30,雷打不動。
作為華夏的喉舌,華夏電視臺-華夏新聞欄目成立至今,不實新聞沒有超過一手之數。
且每一次不實新聞都會緊接著伴隨一期專門辟謠,后續很長一段時間也都會翻來覆去的澄清事實。
至于大量相關人員為此失業,相比不實新聞可能帶來的影響,完全不值一提。
——人心難測,沒必要考驗人心~
得益于華夏官方打下的優秀基礎。
雖然也還是有幾個挑刺的說皮卡丘是玩偶,光溜溜的身體根本不像生物,但絕大多數觀眾還是選擇相信華夏,相信電視臺。
口碑的建立確實很難,但效果也確實很好。
官方只用了一期節目,皮卡丘的形象就走進了千家萬戶。
同時大家也對一起通告的皮丘與雷丘產生好奇。
但前者還是精靈蛋,后者只有一只,計劃在第二期節目登場。
沒錯!
華夏新聞為精靈寶可夢做了兩期專訪。
一期的主體是皮卡丘的日常,這種充電方式在實驗室早就已經成為常態。
而助手們在食堂吃飯,皮卡丘在桌上啃水果,一副和諧的景象。
但如果不是華夏新聞專訪,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這些黃皮小可愛會是真實存在的生命。
這不僅僅只是虛擬生命的前車之鑒,同樣也有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一些優秀的視頻創作者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在視頻中實現打破次元壁的類似效果。
華夏新聞記者與皮卡丘的互動,以及皮卡丘臉頰貼上來的酥酥麻麻的感受,甚至部分皮卡丘與助手搶食,相互之間的打鬧。
官方通過這個視頻給全國觀眾打了一劑預防針。
第二天的另一期專訪,記者現場拍攝皮卡丘發電廠實景,更直觀的讓大家感受到皮卡丘可能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
如果說昨天還只是以為皮卡丘類似電鰻,梁星只是研究出了類似生物電池的技術。
今天見證皮卡丘發電廠的發電量以及更大只的雷丘,深深的刺激到了原本就打算報考梁星實驗室的莘莘學子。
恰好今年的高考前夕有個節日,也算是變相延長了假期。
以梁星實驗室為報考目標的學生個個發憤圖強,這最后的幾天也沒有絲毫松懈。
搭配數碼獸輔助搜題練習與解析,氣勢洶洶的向高考發起沖鋒!
但無論結果如何,華夏這波操作的效果絕對遠遠超出原本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