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當天下午,鐘成的草案就獲得到了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批復:
“同意立即執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擴大產能規模,第二批戰機請優先列裝到邊防部隊。”
在文件下方還有一行手書文字批注:“請鐘成同志考慮在無人機技術基礎上,研發出有人駕駛的主戰戰機,用以替代五六代主戰戰機。”
鐘成震驚地拿著文件,向葉院長問道:“這是主席同志寫的嗎?”
葉院長笑著點點頭,“不過,你也不要著急,主席說了先把精衛無人戰機搞好,一步一步來。”
“主席都知道我的名字了嗎?”鐘成還是有點不敢相信。
“呵呵,你以為你還是個無名小輩嗎?”
“葉院長,請轉告主席同志,我一定在明年拿出主戰戰機的設計方案!”
“好!年輕人就要有這股不怕困難的精神。”
其實鐘成早就有了在精衛無人戰機之后,開發出有人戰機的想法,與主席的想法不謀而合。
無人戰機因為離不開人的遠程操控,再先進的電腦系統也無法取代在復雜多變的空戰環境中的人工干預。
在電腦系統還模擬不出人工智能的情況下,幾百公里外的遠程操控還存在很大的問題。
一旦通訊被干擾,無人機的作戰能力就會大大折扣,目前還無法做到全面取代有人戰機。
但如果有一款同樣技術性能水平的有人戰機進行戰場指揮,以一帶十甚至是幾十,那就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鐘成盤算了一下,只要是明年上半年,精衛無人戰機量產之后,他就有時間來考慮有人戰機的研發了。
有了前期的技術儲備,有人戰機并不是太難的事!
在明年提交有人戰機設計方案,他真不是說大話。
拿到批復后,葉院長牽頭找來國防部相關負責人員,確定了東海工程實施主體還是紅星公司,項目建設經費從紅星公司的上繳利潤中扣除。
具體交接事宜鐘成就不用管了,國防部會直接與紅星公司聯系。
鐘成眼看事情已經辦完,就一天時間搞定了這么大的事情,他都感覺到不可思議,給國防建設開綠燈真不是一句空話。
他也不再逗留,和葉文欣打電話說了一聲,就帶著李少杰和陳一龍踏上了歸途。
9月12日。
他趕回北山時,紅星公司已經成立了東海工程推進委員會。
由于這是軍事項目,需要保密,工程規模也不算太大,公司并沒有大張旗鼓。
公司任命了原發動機事業部曲軸生產分廠廠長程志東為總指揮,鐘成為技術總監。
他的項目組全面負責技術實施工作,并從公司內部抽調了幾十名技術管理骨干參加。
東海工程項目指揮部就定在動力電池工廠辦公大樓,鄭義倫、陳強等一批動力電池工廠的人員也參加了推進委員會。
在東海工程指揮部,鐘成見到了程志東,他們也是老熟人了,從鐘成進紅星公司的第二天就已經認識,后來,在逐日工程項目中也進行過合作。
程志東是非常有能力的管理干部,但鐘成知道,公司這樣安排也是考慮了與他配合的問題。
程志東會是將來的精衛無人戰機工廠的負責人,會與鐘成進行長期合作。
東海工程啟動會就定在當天下午進行。